2016-06-27 14:58:32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军锋、郭良川
林明德(中)与一名大学生“村官”合伙人将装筐的圣女果搬上卡车,准备销往外地。今年30岁的林明德是海南陵水人。2014年2月,他放弃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研究站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当上“村官”半年后,林明德利用先期筹集到的100万创业资金,打造出“村里巴巴”网上商城和宣传咨询网,联合海南200多名“村官”一起,发展特色种植业并将产品在网上销售。2015年12月底,林明德和周边村的“村官”带领当地28户农民种植了300亩圣女果,通过网络和线下销售,将陵水港尾新村的圣女果卖到了全国各地,至今已收益300万元。
“自从来了大学生‘村官’,我们村的圣女果卖到了全国各地,今年一季度我就赚了10万块,这在以前可真不敢想!”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港尾新村村民林先飞高兴地说。
“回来后,我就想着一定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后来跟一些周边的大学生‘村官’交流发现大家都有着同样强烈的愿望,于是我们就开始琢磨一起做些什么。”林明德说。
陵水的圣女果远近闻名,全县每年种植圣女果面积约6万亩,是当地主要的特色农产品。然而,在与农民的交流中,林明德发现,很多村镇以散户种植居多,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此外,市场信息不对等、销路主要靠“等”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如何才能带领农民发挥资源优势尽快走上一条致富路?当上“村官”半年后,林明德与其他几名“村官”利用筹集到的100万元创业资金,打造了“村里巴巴”网上商城和宣传咨询网,并联合该平台上的海南200多名大学生“村官”会员一起,带领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并在网上销售。
“大学生‘村官’长期生活工作在农村,了解当地状况,方便引导农户科学种养并整合农产品资源。既可以帮助农民拓宽农产品销路,又可以帮助经销商找到各类农产品优质货源,‘村里巴巴’就起到这样一个桥梁的作用。”林明德介绍说。
2015年12月底,林明德和周边村的几名“村官”带领28户农民种植了300亩圣女果,通过网络和线下销售,将港尾新村的圣女果卖到全国各地,至今已收益300万元,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虽然去年冬天气候不好,对圣女果的生长影响较大,但有了大学生‘村官’的统一管理,我们的圣女果品质得到了保障,加上今年圣女果价格好,通过线上线下的及时销售,每亩收益反而比往年增加了不少。”村民林先飞乐呵呵地说,“明年我打算继续扩大圣女果的种植规模。”
这种“陵水模式”也启发了“村里巴巴”上的其他大学生“村官”,不少“村官”也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然而,想在农村有所作为并非易事。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林明德不仅要处理村里各种繁杂的具体事务,在引导村民走上规范的标准化种植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眼下最让他们头疼的要数物流方面的问题。
“由于跟海鲜“撞车”,我们的圣女果最近就有好几次都滞留在机场发不出去,结果都成了‘番茄酱’。”大学生“村官”黄展无奈地说,“每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不仅要第一时间向客户补货,还要不断跟物流方面协调赔偿等后续事宜,真的非常头疼。”
“接下来,我们还打算通过众筹、订单式生产、大数据分析等方式精准化生产。”林明德说。
如今,林明德一边引导农民科学种植,一边通过网站和网店打造品牌。同时,他还加入了“村官”创业联盟,与全国的大学生“村官”交流创业经验。林明德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将全国的大学生‘村官’都联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