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一位80后“第一书记”的扶贫“生意经”

2016-06-10 21:54:0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新华社记者姜辰蓉

  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麻子村,“第一书记”吕强仿佛是一个CEO,总在不断地分析思考,追寻着商机,希图为麻子村这个“企业”找到更多的具有利润空间的产业。

  麻子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村里有203户、1008人,其中31户是贫困户。2015年8月,32岁的吕强作为铜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干部,被派往麻子村任“第一书记”,任职期3年。从此,带领村里31户人脱贫,就成了吕强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吕强看来,脱贫就要发展产业,但绝不能“大水漫灌”,路径一定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现代商业思维。“不能搞别人都有的,所以首先放弃养猪、养羊等,经过和村里班子、村民研究协商,我们选择养驴。”吕强说,作为农业村,农民家里都种植着玉米等作物。玉米卖掉后,秸秆是驴很好的饲料。每亩地每年产8000斤秸秆,刚好够一头驴吃1年。

  秸秆以每斤1毛左右的价格卖给养驴的农业合作社,根据自家秸秆量,每年可增收2500元到3000元。贫困户刘上文对养驴充满期待,“最后的驴粪还田还能节省有机肥钱哩!”

  吕强说,选驴,除避免了“同质化竞争”,还有更多优势。“驴的抗病能力很强,不易得传染病。驴是单胎,3年最多生两胎,不像猪、兔那种一胎会生很多只,这就能阻止盲目扩张,保证市场价格。”

  选定目标后,经过洽谈,一家养殖、加工企业进驻麻子村,村里组织起养驴产业的合作社,首批11户村民加入。随着养殖基地建成,60头驴崽“入住”,10个月后就能出栏。

  “驴的附加值也很高,1斤驴肉的价格在60至80元,一头驴能产出200斤肉,光这一项至少就是1.2万元;一张驴皮价格3000元,简单加工一头驴就能卖到1.5万元。年初我们进的驴价每头在3000至5000元,饲料成本在1000元,人工成本折合每头驴500元,总成本基本在7000元,这样1.5万元的售价,每年还是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吕强说。

  目前一种新的经济观点认为——“打败你的往往不是你的同类”。对此,吕强很认同:“我锁定的对手是牛肉。我们瞄准酒店、农家乐、食堂等,在价格一样的前提下,驴肉不仅营养更丰富,还有新鲜感,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在吕强看来,精准扶贫政策,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是尊重每个贫困户的实际,让不同特长者的效益最大化;从市场角度看,更能有效降低风险。除了肉驴产业,吕强还带动村民在村里搞起了几十亩大叶食用向日葵和旱地芦笋种植试验田,对800亩苹果园进行了矮化短枝早熟品种改造,利用苹果花期开发苹果花蜜,纯粮食养鹅等项目。

  “扶贫产业一定要进行风险控制,所以要选择高收益产品,因为低收益产品反而风险很高。比如芦笋,明年见效后1亩地收益能达到8000元。这是市场上稀缺的,但是又有需求,风险就会相对降低。”吕强说。

  麻子村几乎家家有苹果园,为了避免苹果集中上市造成的“果贱伤农”,吕强争取项目,打了水井,拓宽了水渠,让村里的苹果园能够引水浇灌。有了水,去年村里的苹果不仅挂果多,而且上市早,卖到了好价钱。“这就是打‘时间差’,去年很多地方的苹果滞销,每斤0.6元都没人要,我们村的苹果地头价都在2元以上。”

  不足1年时间,麻子村的产业已初具形态。为此,吕强不仅出点子、做策划,还实实在在跑项目,争取到各种项目资金329.4万元。吕强的“生意经”念到了村民的心坎里。麻子村党支部书记李万科说,这个80后年轻人很让人服气。“1年时间,村里道路硬化了、拓宽了,路灯亮了,水井打了,环境绿化了,而且还做起了很多产业。他的思想很新,通过交流,改变了我们过去比较保守的观念。”

  看到吕强的“生意经”,很多朋友对他说,“你现在出去开个公司没问题。”但吕强觉得,自己只是在尽“第一书记”的职责,“扶贫就要真正让老百姓脱贫。”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