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坦洋工夫 香飘四海

2016-05-06 13:49:47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郑景顺 兰浏堃

  茶园满山野,茶香飘四海。如今的福安坦洋村,已经走上生态农业发展的轨道,茶园的大面积种植,不仅很好地保留了坦洋村的生态,更让坦洋村人走上了小康之路。2014年,坦洋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6473元,远高于福安市的平均水平。如今,坦洋村民不但留住了绿水青山,还拥有了金山银山。

  1851年,福安坦洋村人以本地优质坦洋菜茶为原料,试制成功风味独特的红茶——坦洋工夫,一时声名远播。

  走进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便可见村口巍峨大气的“历史文化名村”牌坊,一路大红灯笼高挂的千米长街,鳞次栉比的“坦洋工夫”茶庄、茶店沿街矗立,一座座历史悠久、古色古香的民居,穿村而过的坦洋溪溪水潺潺……徜徉在这美轮美奂的古村落,你能看到坦洋这个历史名村焕发出的耀眼光芒。

  百年名茗 茶香弥漫

  十七世纪初,茶叶的饮用开始在欧洲流行,欧美各国纷纷与我国进行茶叶贸易。就在这饮茶文化大兴的年代,历史的契机悄悄叩开了坦洋的门扉。

  村中一条不足1公里长的街上就有茶行36家,并有洋行入驻,红极一时。据说,当年从国外寄来的信件,无须冠以省、府、县之名,只要直书“中国坦洋”,便可准确无误地送抵收信人手中,茶市之昌盛可见一斑。

  1915年,坦洋工夫作为华茶代表,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奖,并成为英国王室特供茶,每年赚取外汇百余万元,由此确立了世界名茶的地位,开创了闽红乃至中国红茶的新纪元。此后,由于历史原因,坦洋工夫几经沉浮、风光不再,坦洋村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领导关怀 重振雄风

  1988-1990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对坦洋村党建工作和生产发展等方面情况极为关心,前后四次深入坦洋村调研指导。

  1989年,宁德地委提出“闽东学‘三洋’(福安社口镇坦洋村、福鼎叠石乡竹洋村、古田鹤塘镇西洋村)”后,习近平同志深入坦洋村调研,在看到坦洋村发展茶产业,村民收入提高时很是欣慰,并提出“要当领头羊”的期望,要求其因地制宜,发展“坦洋工夫”茶业。在习近平同志的鼓励下,坦洋村进一步打破“祖宗山”和“祠堂山”两座思想“大山”,从党员带头种茶到“谁种谁有”,坦洋村茶山面积在短短几年内增至3000多亩。

  2007年,“坦洋工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当年9月,坦洋村与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组织成立了闽东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坦洋新味茶叶专业合作社。随着“坦洋工夫”先后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坦洋村的农民收入日益提升。

  打造品牌 福泽一方

  现代经济,品牌是金。如何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坦洋工夫老字号品牌,把坦洋打造成美丽乡村示范村,逐渐成为各级领导和坦洋人普遍的共识。

  据社口镇党委书记江韩全介绍,近年来,坦洋村遵照习近平同志的嘱托和期望,在宁德市委、市政府重视和支持下,以发展“坦洋工夫”红茶为主业,进一步打造品牌,启动实施建设“坦洋工夫”中国红茶文化产业园。2013年,坦洋村在“坦洋工夫”历史文化展示区投入700万元完成了村内水土保持、河道整治第一期、道路路肩及路灯、村委楼重修、坦洋小学、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改善;2014年进一步完成横楼民俗文化茶博馆、旅游导览牌、水车、古码头及蒙井清泉景点恢复建设;2015年,“坦洋工夫”入编《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目前,坦洋工夫生产性非遗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个既能留得住乡愁,又现代化气息十足的集生活居住、茶文化展示、古民居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坦洋正以崭新的面貌开拓着福安茶旅发展之路。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