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麻辣”专家扶贫记

2016-05-02 22:29:51       来源: 新华社    作者:周相吉

  

        4月28日上午,滕志和同事又一次前往福田镇进行技术培训。望着车窗外挂满幼果的芒果树林,她至今仍无法忘记第一次培训时的场景:4个专家在田间地头等了大半上午,没一个村民前来听课。

  在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福田镇这个贫困乡镇,村民种植了大量的芒果树,但很多不开花、不挂果,被村民称为“风景树”。几年前,在攀枝花市民宗委的支持下,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滕志终于有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把科技成果转化到贫困地区去,让贫困老乡过上好日子。

  但理想遇到现实时,信心百倍的专家却尝到了刺鼻的“麻辣”味。尽管村组干部已通知了培训安排,但村民大多以“在杀猪”“要赶集”“要吃宴席”等诸多理由拒绝。

  “村民对以前的培训不满意,现在根本不重视。”李贵利、滕志、李桂珍等几位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专家得出结论。他们决定以示范户为突破口,并制定示范户标准,如种植面积、水土条件及服务精神等。随后,福田镇开始了示范户的遴选工作。就在这过程中,当地老乡开始领略到这些专家的“麻辣”味道。

  在金龟村,部分村组干部把“关系户”推荐为示范户。原村委会主任冯再德不符合条件,也把自己推荐上去。“在大会上,我们当场否决了金龟村推荐的示范户,就是要告诉老乡,我们不是形式主义,不是面子工程。”滕志说。

  这一决定让当地部分村镇干部大冒肝火,对滕志及其专家团队的工作不再配合,有的甚至出难题。再重新选择示范户,一些村干部就直接闹情绪,甚至还上告到市级部门。

  但攀枝花市有关部门最终还是支持了专家的方案。滕志与同事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芒果树况。原本不属于示范户的熊光诚进入专家的视野,并最终成为示范户人选。他种植的芒果树长势喜人,但就是不开花。由于妻子患病,熊光诚家庭经济十分拮据,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户。

  “通过专家培训,我知道是施肥过多所致。”熊光诚说,以前只知盲目种植,既缺技术又缺知识。2015年,他家芒果收入达到15万元,一举摘掉贫困帽子,成了致富带头人。如今,他还发展了6户“对子户”,对他们进行培训,成为村民眼中的“土专家”。

  在福田镇的扶贫探索中,攀枝花市民宗委与农林科学研究院、福田镇政府形成了一套模式:民宗委出项目资金、农林科学研究院出技术专家、福田镇组织实施。根据实际情况,他们对福田镇划分了四大片区,在首席专家李贵利统一技术管理下,每个片区由一名科技专家负责,并公布电话,村民随时可以联系。

  嗓门洪亮的滕志负责团队协调、监督村民执行专家技术。她记不清究竟去福田镇多少次了,那里每块山头、每片果林她都如数家珍。“有些村民包括示范户不按要求做,我就要下去抽查和示范。”

  2013年,为了检查村民是否给芒果套袋,滕志租了一辆摩托车前往山区。由于山路崎岖,摩托车突然滑倒,而她则被司机和摩托车压住。“一些村民哈哈大笑,居然对我开起了玩笑。”滕志说,当时她感到自己太渺小,太无助。

  第二天早上,上初中二年级的儿子对滕志说:“妈妈,你为什么一晚上都在喊救命?”

  技术推广并非一帆风顺,直到村民发现芒果树确确实实有了变化。近两年来,村民对技术的需求被彻底激发出来,甚至一山之隔的云南省村民也前来听课。滕志说,只要田间地头还有一个村民在问,专家团队都会坚持培训完,并且“味道”十足。

  务子田村的芒果树是病虫害最严重的区域,只要李桂珍一到村里,村民们总会有问不完的问题。在一次进村培训中,由于路堵,李桂珍、滕志等专家11点左右才到,村民们已在焦急等待。李桂珍记得,那次先集中讲解,然后现场示范。可集中讲解还没完,一位当地干部示意吃饭时间到了,要立即中断培训。“我不愿意培训突然中断,没理会那位领导。”

  可那位干部不甘心,反复叫滕志去阻止讲课。“滕志悄悄地跟我说了,我就甩了一句,领导有事让他走!”李桂珍说,讲到最关键时突然离开老乡去吃饭,简直不可理喻。当天,培训一直到中午2点才结束,那位干部最后也没走,一直等到最后一个村民离开。福田镇原镇长李维青说,这些专家真的给人“火辣辣”的感觉。

  李贵利、李桂珍、滕志等专家通过在田间地头的科技实践,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2015年,通过示范户、对子户带动,福田镇2.8万亩芒果基地都在成果转化辐射区域内。当年全镇芒果收入1千万元左右,人均芒果收入2200元。近两年来,在科技帮扶下,福田镇44户贫困户165人通过芒果产业实现了脱贫。

  “我小时候爱玩攀登游戏,登上高峰就是胜利。当我差点劲时,母亲悄悄地用手一托,我就顺势而上。”滕志说,扶贫也一样,很多贫困户就差这一“托”,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想攀登才行。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