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一名80后村医的“逆行”

2016-04-29 19:57:15       来源: 新华社    作者:陈忠华、燕雁

这是2月24日拍摄的贺星龙在给圪垛村移民新村的村民治病。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这是2月24日拍摄的贺星龙(左)在出诊路上与村民打招呼。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贺星龙冒着大雪出诊(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高本增摄)

  行程40多万公里、骑坏6辆摩托车,用烂12个行医包……在足以绕地球十圈的行医路上,这位80后吃过许多苦。

  与许多年轻人不同,卫校毕业的贺星龙选择回乡当村医,守着黄土,守护乡亲,一守就是16年。

  回村

  大宁是山西出了名的贫困县,乐堂是大宁出了名的贫困村。贺星龙回来前,村里没出过一个专业医生。

  “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夺去性命”。贺星龙12岁时,最疼他的爷爷去世了,那时爷爷才50出头,一场重感冒引发了肾衰竭。

  “如果及时治疗,爷爷肯定能活下来。”从那时起,贺星龙就萌生了当医生的念头。

  1996年,贺星龙考上了卫校,但3000元的学费让全家犯了愁,母亲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才找出302元钱。就在星龙以为求学梦要破灭时,善良的村民们伸出了援手,你家30,我家50,把他送进了学校。

  “龙龙不怕,有众人供你哩!”这句话润了他的心、湿了他的眼,他一直牢牢记着。

  3年后,成绩优异的贺星龙主动放弃留城机会,回到村里当了一名医生。

  出诊

  每年腊月,贺星龙都是村里最忙的人。村民们讲究“正月不看病”,“老病号”要赶在年前把病看了,把药备上。

  除夕,妻子陈翠萍正张罗年夜饭。贺星龙的手机又响了。8岁的儿子趁父亲不注意,偷偷把听诊器藏在身后。

  “爸爸,你能不能不去了,陪我放鞭炮吧!”贺星龙惦记着病人,一把抢过听诊器就往外冲,儿子委屈地哭了。他顾不上抚慰儿子,骑上摩托车消失在夜色中。

  从病人家里回来已是凌晨。贺星龙把车熄了火,轻轻放下行医包。此时,辞旧迎新的鞭炮已经放完,盼他回家守岁的儿子也已沉沉睡去。

  对贺星龙来说,除夕夜出诊不是一次。因为16年前那句“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他没有拒绝过一次出诊,风里雨里,随叫随到。

  山大沟深,村落分散,明明看见了羊群和炊烟,找到窑洞却要翻山越梁。每次出诊,贺星龙都要往摩托车上绑上“三件套”:自制的医药包、蓝色药箱和一根长扁担。除了看病,贺星龙还担负着附近1000多名儿童的预防接种,药箱里装着疫苗;那条扁担则是在摩托车无法通行的地方,用来挑药箱和医药包的。

  最多时一天要出诊30次!长年劳累和生活不规律,让他落下了一身病,摔伤擦伤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摔得差点儿没命,扶着浑身是血的贺星龙,一位大婶心痛得直掉泪:“你这个娃,究竟有多急的病人呀,连自己命都不要啦?”

  前年腊月的一天,上乐堂村张立俊老人的哮喘病又犯了。为了赶时间,贺星龙挑着担子抄了山间近道,不料脚下一滑,从100多米高的山坡滚落沟底。当一身雪水、冻得直哆嗦的他推开张立俊的屋门时,老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12天后,疼痛难忍的贺星龙到县医院检查,才发现右脚内踝关节骨折。买了点石膏粉,他给自己打上了石膏,在家躺了半个月,就又一瘸一拐出诊去了。

  每到过年,在外务工的人总喜欢到星龙家里坐坐。“平时我们顾不上,老人孩子你就替咱多招呼着。”一句“替咱多招呼着”,贺星龙把它看作信任,当成责任。

  “老人们眼神不好,也记不住,我就给他们把手机设定好,按一个键就能拨通我。”说话间,贺星龙有些“小得意”。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