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无人飞机撒药施肥 网上种田越来越近

——高科技让鹤壁市“农忙”变“农闲”

2016-04-28 15:49:23       来源: 新华社    作者:林嵬、宋晓东、史林静

  在河南鹤壁市浚县,30万亩成方连片的高标准粮田里,两尺高的麦子齐刷刷昂首扬花。微风轻扫,麦叶间细碎的摩擦声悄然入耳,真真切切。

  放眼浚县,看似安静的百万亩麦田里,大量无形的数据在快速地传输。地面上,15个星陆双基陆地监测站不间断地采集着地下8个层面和地面2个层面的农业数据;在天上,气象卫星同步扫描传输数据,而麦田里,天上和地下的数据不间断地交换校正,发送精确的地表温度、土壤水分、叶面积指数等重要参数,实现了农业信息的实时监测。麦田中360度的实景监控系统给农民和农业干部装上了“千里眼”,通过电脑、手机终端,足不出户就能直观、清晰地了解苗情、墒情、病虫害情况,监控农作物生长。

  过去种田在地上,今天种地在空中。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带动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植保机、无人机飞进寻常百姓家,代替大量人力。春耕时节,“只看飞机天上转,不见农民田里忙”,空旷的麦田里,只有植保机螺旋桨呜呜作响。

  今年4月,种粮大户张玉峰给承包的4000多亩地打药,只用了3架无人机,不到一周就干完了。“一台无人机一天能喷200亩,省工省时还省力,过几天打叶面肥再飞一遍就完事,一点都不犯愁。”张玉峰说。

  现代农业技术在无声中改变农业生产:浚县30万亩连片高标准粮田破除了传统的田埂,填平了落后毛渠,耕地面积增加了近2000亩,地越种越多;现代气象科技精细化指导农业,仅根据积温适时晚收技术一项就实现每亩增产50斤;良种推广也在无形中释放出巨大的增产潜力,鹤壁市农业局副局长胡全贵说,种子技术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占到1/3。

  63岁的老汉赵庭步,倒背着手站在麦田边,在地里忙了一辈子的他如今却“闲得慌”。早上8点,老赵骑着电动车来到麦田,电卡往读卡器上一晃,自家6亩地田里的灌溉阀门就自动开始浇地,只等着下午6点过来刷卡关阀门就可以。

  以前3口人干3天的活,现在老赵刷两下卡就做完了,地里的活少了,田间的农民自然也少了。过去春耕,一家人开着拖拉机,拉着“小白龙”,轰隆隆抽水浇地、人吵车鸣的场面再难看到。

  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让“农忙”变“农闲”,智慧农业技术让“网上种田”越来越近,少了四下的盲目奔波,农技人员和农业干部下乡更加精确。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浚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李清杰就会打开手机里星陆双基物联系统的应用软件,点开实景监测,大田里的麦子立刻跳到屏幕上,手指轻拉画面越放越大,连麦叶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以前看庄稼要到处跑,现在随时随地都能翻着看,管田里的麦就像看家里的花一样方便。”李清杰说。

  2015年,鹤壁浚县高标准粮田小麦平均亩产达643公斤,创全国同期同面积高产纪录;自2005年以来,鹤壁市已累计创造全国粮食高产纪录25项,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124万吨,实现十二连增。

  鹤壁市农业局局长金志广说,在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撑下,静悄悄的麦田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鹤壁的农业现代化已初见雏形。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