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把手艺变成财富——新疆七坊街艺术家的乡村实践

2016-02-28 17:53:23       来源: 新华社    作者:郭燕

  

       流畅的卷舌音、抑扬顿挫的语调,操着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单秀梅正在跟远在千里之外新疆南疆农村的一位“奇娃娜”发微信。

  “奇娃娜”维吾尔语是指“巧娘”。单秀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新疆七坊街创意产业园知名艺术家。她的布艺“十二木卡姆”“剃头匠”“于阗情”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新疆娃娃”系列布艺产品也是新疆旅游纪念品的名牌,在全国十几个城市有售。一边是边远农村妇女,一边是女艺术家,到底是什么把她们连接在了一起?

  这还得从2015年春天说起。自治区下派驻村干部热比娅·玉山找到单秀梅,她想发动村里的妇女成立手工制作合作社,还想把这位工艺大师请去村里给姐妹们当老师。

  单秀梅布艺作品全靠针线活,手下有几个固定的熟练工,可是遇到大订单,就不敢接单,几年前就因为人手不够推掉了一个中亚国家的大订单。如果能培养一支稳定的“巧娘”队伍,肯定是件好事。

  本是一拍即合,单秀梅却提了要求:“为扶贫项目圈钱,逢场作戏的事情我不干!”热比娅·玉山听了后,马上作出了保证,还邀请单秀梅先去村里看看。

  第一堂在疏附县喀扎克拉村的公开课让单秀梅印象深刻:姐妹拉着手来的、刚刚打完馕来的、奶着孩子来的……有200多名妇女参加。单秀梅拿起针线,用有些生涩的维吾尔语跟大家说:“只要会做针线活,我来教大家把手艺变成财富。”这一句话一下子让大家提起了精神。

  单秀梅的作品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发掘生活中的艺术,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她选择了妇女们熟悉的“布艺馕”进行教授。“她们不仅能做出我教的样子,还发挥创造能力做出更多的花纹和图案。”这让单秀梅喜出望外。

  这次“亲密”接触,使她对村上的干部和妇女有了信心。随后村上7名巧娘成立了“疏附县巧娘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奇娃娜”。单秀梅成为合作社的编外导师,还专门设计了一款“小香驴”作为合作社的拳头产品。

  “馕、香驴、绵羊、还有艾德莱斯手工包,她们以前想不到这些生活中的东西能变成艺术品和商品。”单秀梅指着手机告诉记者,“‘奇娃娜’告诉她合作社已经接到了广州的订单。”

  “现在7个姑娘带动了周围上百个妇女都在学习手工制作。”单秀梅说,今年还得往村里跑。“基层有挖掘不完的艺术元素。我来挖掘她们生活中的艺术,她们来帮我将这些艺术呈现出来,互惠互利。一带一路的时代已经来临。”她说,相信以后还会有外单,到那时候这些“奇娃娜”就是大家最大的资源。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