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昔日“火药桶” 今日和谐乡

2015-05-27 14:57:00       作者:

广西岩滩库区由“乱”到“治”见闻

 

  岩滩库区因群体性事件多发,长期以来被称为广西的“火药桶”,库区移民安置被当地干部称为“史上最难工程”。记者近日走访岩滩库区,当地干部向记 者感慨,岩滩库区由“乱”到“治”历经20多年,关键是近几年库区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得到巨大改善。

  昔日出行坐木船 今日公路成“主动脉”

  岩滩水电站1992年蓄水发电,当时受“重工程建设,轻移民安置”思想影响,8万多移民在家园被淹没后,多是“赶猴子上山”式就地后靠,加上土地补偿费低,库区移民成为广西最不稳定的群体之一,上访、堵路、围攻政府事件多发。

  2009年记者曾到岩滩库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良防村采访,当时良防村尚未通路,记者下车后乘船才到达。听说有记者来采访,周边村屯的移民纷 纷划船过来,将记者围住反映生活困难。一位村民说:“到镇上去领四十多元的口粮款,要先乘船,再乘汽车,来回路费要花十几元。”由于水深船陋,库区淹死人 的事情时有发生,移民在山上开荒种的农产品也运不出去。

  近日记者再次走进库区,眼前新修的环库区公路蜿蜒平坦,路上不时遇见骑着摩托车的村民和拉货的农用车,还有大货车拉着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进库 区。大化县副县长陆文业说,环库区公路长200多公里,按四级路标准建设。这条路去年基本修通,使库区有了交通“主动脉”,加上通村屯道路,库区基本形成 “大循环、小连通”的公路交通网络。

  在岩滩镇下皇村下令屯,移民基本建起了两层楼房,一条屯级路直接通到环库区主干道上。“屯里家家都买了摩托车,出行再不用坐船了。”村民小组长唐毓业笑着说。

  “长期以来出行难、饮水难、入学难、住房难、就医难等‘五难’问题是压在移民头上的‘大山’,这些问题现在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这主要得益于 2009年国家实施的岩滩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截至目前仅在大化县岩滩库区国家就已投入约3.5亿元,实施项目826个。”陆文业说。
 

 

  移民生活政府兜底 人人有口粮补助

  大化县龙着移民安置点处在半山坡,村周边成片的龙眼树郁郁葱葱,颗颗龙眼挂枝头。移民韦颜飞原来的家被淹没后,1992年全家搬迁到此处,一住就是20余年,如今女儿已出嫁,儿子外出务工。

  对于享受到的生活补贴,她如数家珍:口粮补助每人每月120元,后期帮扶每人每月50元,因为丈夫有糖尿病,全家吃低保,每人每月100元,这样每月全家有1080元收入。“因为没有田地,家里的菜、米都要买着吃,这些钱解决温饱没问题。”

  大化县移民局局长崔华新说,岩滩库区移民口粮长期定补政策和电站发电挂钩,只要电站还在运营,口粮补贴就会持续。从2009年起,移民新口粮补助以电站淹征田亩为依据,实行“淹多得多,淹少得少”的政策。后期帮扶资金每人每月50元,从2006开始补助,实施20年。

  依靠扶持,一些移民村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一屯一品”初露端倪。下皇村下令屯成立渔业合作社,将2000余亩水面以入股的方式和老板共同开 发。“全屯每年养鱼分红有20多万元,我家分得2000元。”唐毓业说。走进夏皇村百达屯移民黄彩仁家,两层的楼房里摆着液晶电视、电冰箱、摩托车,屋里 地上堆放着一捆捆玉桂皮。“家里种有2亩约500株桂树,每两三年剥一次树皮,每次能产两三千斤,每斤价格是2元左右,一次能卖五六千元。”黄彩仁说。

  崔华新介绍,岩滩库区移民子女从上小学到大学都有相应的补助,目的是鼓励更多的移民子女出去读书,走出大山从根子上脱贫,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移民脱贫致富愿望强烈

  记者了解到,当前移民收入主要靠后期扶持资金、口粮补助款和外出务工,由于缺乏产业支撑,移民收入不稳定,容易返贫,不少移民脱贫致富愿望强烈。

  南丹县吾隘镇竹林村移民陈爱鸾家里的田地被淹没后,靠自己和丈夫打工持家。因为年龄大,只能在县城打零工,往往是今天有活,明天没活。“听说养 竹鼠能赚钱,我想养,但无启动资金,贷款也没有门路。”陈乱鸾说。大化县龙马村龙着屯移民陈进辉面临同样的难题。“我养几十头猪,现在养猪成本高,规模养 殖才有效益,想扩大规模,可是没钱投入。”

  记者了解到,岩滩库区的基础设施虽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不平衡,一些村屯依然面临出行难和饮水难。当地干部介绍,由于库区很多水面在搞 养殖,水无法直接饮用,移民饮水主要靠山泉或者在水库边打井。遇到旱灾,水库水面下降,一些水井便无法使用,泉水也会干涸,群众就会面临饮水难。“我们村 饮水靠水管从山上引泉水,即使不遇到旱灾,泉水也不够用,到冬天的时候,每家每户只能轮流用水。”黄彩仁说。

  陆文业说:“受益于国家的库区移民扶持政策,岩滩库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移民基本生活有国家兜底,不再为温饱发愁,岩滩库区实现了安定,移民脱 贫致富的愿望强烈。但是由于耕地资源稀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移民中约有三分之一是贫困人口,成为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希望上级部门能进一步加大对移民 群体的产业扶持,使更多的移民能够早日奔小康。”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霍然

加载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