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2 12:33:25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2010年,刚大学毕业的黄种衍响应号召,参加了福建省“三支一扶”计划,来到了南安市东田镇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站支农。这一段宝贵的农村生活经历,让他与养猪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时间匆匆,两年任期满后,他选择了继续留在东田镇湖山村,选择了农村这个舞台,现任南安市绿野沼气技术开发研究所主任。
大学毕业选择成为“新农人”
今年28岁的黄种衍是福建省泉州市洛江人,酷爱计算机的他却在高考后被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农学专业录取,虽然心里失落,但考虑到家境贫寒,便放弃了复读。
然而在大学里,农学知识为黄种衍打开了新视野,他慢慢喜欢上自己的专业,“当一个‘新农人’也不错”。大学毕业后,他报名参加省“三支一扶”计划。面对众多就业邀请,他考虑到就近照顾奶奶,便选择了离家最近的东田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站。
刚到东田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站,黄种衍每天的工作就是拖地板、洗茶具,整理档案、打印文件……这种旁人看来清闲而稳定的工作,不是黄种衍想要的。他一直在思考,自己能为这里的村民做点什么。
全链条系统监控,
保障猪肉安全
福建南安市绿湖养猪专业合作社是东田镇一家从事生猪养殖、屠宰、销售、加工一体化连锁经营的合作社,随着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合作社筹备成立绿湖牲畜屠宰点。这个时候,黄种衍看到了希望,他大胆地提出,屠宰点成立后,要建立一个可控可管的系统。而此时,黄种衍到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站还不到半年。当他鼓起勇气提出这个想法时,许多人被吓到了,但黄种衍虚心向老农人请教,闲暇时翻阅专业书籍,每次都要做厚厚的笔记,周围的人们渐渐开始觉得,这个年轻人“不一般”。
研发系统,对学农学的黄种衍来说难上加难。然而黄种衍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他每天都泡在书堆里、电脑上查资料。4个多月后,他和工作人员研发制订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农业品牌营销计划,同时建立管理系统软件构架,监管整个生产、销售过程。
如今,东田绿湖牲畜屠宰点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并成为东田镇唯一的定点屠宰点。通过这个系统,客户能知道自己买的猪肉的所有信息。以前合作社每天生猪销量还不到一头,如今,越来越多的销售商慕名前来下单,每天能卖出三四十头生猪,多的时候能卖七八十头,年产值近5000万元,合作社200多家养殖户受益。2015年,黄种衍又提议微信卖猪肉,让屠宰点的销售量再攀新高。
研发4项专利,
经济环境双效并举
两年任期满后,黄种衍还是选择留在东田镇,因为这里有他放不下的研究。东田养猪的人很多,许多农家用起了沼气,但黄种衍发现这里存在许多问题,没有用完的沼气,因贮存运输不便,很多农户选择直接放掉,既浪费又危险。而且一些沼气池修建粗糙,不经沉淀处理排放出来的沼液污染了水源、空气。黄种衍想起大学里学到的“沼气、沼液、沼渣”废物利用的知识,想要将理论付诸实际。
他翻遍藏书,记下有用的知识、存在的问题,走访福建南安、同安等地20多家大中型养殖基地,每到一处都会做一次总结,拿一份详细实用的材料,还跟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专家结对子,遇到问题就请教专家。4年里,黄种衍先后参与研发3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处理沼液装置”、“一种沼气贮气装置”、“一种废料回收利用装置”以及一项发明专利“一种废料回收利用方法及系统”。如今,黄种衍和同事正研究沼气的低温发酵技术,通过运用专业知识研发新技术,把科技融入农业,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环境效益。(共青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