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农业远程教育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2015-11-23 10:01:42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陆荣宝

  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亘古未有的深刻变革,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突破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出现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8亿多农村人口中,已经有超过2.6亿的农民进城就业,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成为焦点现象。如果不把农民培育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农民,广袤田野谁来耕耘,就会成为世界性问题。

  解决未来中国18亿亩耕地“谁来种、怎样种”的难题,只有紧紧抓住务农农民骨干群体,加快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源源不断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2014年,农业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充分运用远程教育手段,依托全国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完整、体系健全、覆盖面广、贴近基层、经验丰富的优势,加快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培育方式和制度,围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育目标,积极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亿万新型职业农民将走向农业远程教育平台,中国的农业远程教育形成了崭新的发展格局,为现代农业发展启动了强劲的新引擎。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中国现代农业的现实和未来。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似,中国正在走一条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和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发展和现代装备技术的操作运用,都需要大量高素质职业化的从业人员。为此,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重要、最核心的是人,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核心主体,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随着传统小农生产加快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现代农业对能够掌握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能够操作使用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的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更加迫切。随着较大规模生产的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逐渐增多,农业生产加快向产前、产后延伸,分工分业成为发展趋势,具有先进耕作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拥有较强市场经营能力,善于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今后中国农业的从业主体,从组织形态看就是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从个体形态看就是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基本构成单元和细胞,对于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发挥重要的主体性、基础性作用。简言之,没有农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始于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远程教育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手段

  目前,中国还有6.4亿多农村常住人口,加上2.6亿多农民工,在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超过80% ,由于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对科技的吸纳和应用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影响了农民的增收致富。中国农村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加上农村地域广阔,农民居住分散,广大农村劳动者接受校园教育培训十分有限。因此,利用远程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容量大、成本低、覆盖广,解决了农民生产和学习的矛盾,缓解了农村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状况,农民不离乡、不离岗就地就近参加学习,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符合中国农村的环境特征和农民的学习诉求。

  新型职业农民的群体特征、从业特点、地域分布与发展需求,必然选择农业远程教育作为培育的基本手段。新型职业农民概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一般是指与农业相关的职业群体和潜在的新型职业农民,基本包括四大类型:一是农村、农业发展带头人,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村干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二是农业生产经营专业户,包括种植专业户、养殖专业户、农产品加工专业户、农机服务专业户、农民经纪人等;三是农业技能服务型人才,包括农民技术员、农机手、植保员、动物防疫员、沼气技师、水利技术员、农业信息员等;四是农业后继者,包括返乡从事农业创业的农民工、留在农村务农的新增农业劳动力、家庭农场继承人等。从能力素质上看,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会管理、会经营、讲道德、讲责任的现代农民。

  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培养数以亿计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加强农业后继者培养和新型职业农民经常性培训,任务十分繁重,必须长期坚持,建立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面对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需求多样的现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村远程教育,把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和市场信息快捷高效地送到广大农村,是多快好省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有效手段。所以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应用信息通讯技术,是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缩短城乡教育差距,进而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大数据时代下的中国农业远程教育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农业远程教育也同样面临着自印刷术时代之后的又一个伟大变革,网络教育、游戏化学习、虚拟社区与现实课堂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不断涌现,消解了传统培养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实现了超时空的学习和超时空的互动。面对新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的农业远程教育如何走向未来,推进传统教育技术与新兴教育技术融合集成发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积极迎接新教育技术带来的变革,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民情、适合农村农民、行之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方式,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农业远程教育发展道路。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农业远程教育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科技进步在中国春笋萌芽而蓬勃发展,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代表的农业远程教育,从建立初期运用广播单一手段,发展到目前综合运用广播、电视、卫星网、互联网等多种手段,正逐步进入远程互动和伴随式、智能化的新时期。广播教育手段上,中央农广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设立2个频率、3个栏目,年播出时间达500多小时,并带动各省级电台设立农民教育培训栏目,在全国1万多个村级“大喇叭”广播站因时因需播出实用技术节目。电视教育手段上,在中央电视台每年播出550小时,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每年播出365小时教学节目。网络教育手段上,建立了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农广在线等行业网站和具有近600个远端接收站点的卫星网络,通过互联网开展在线教育和教学资源点播、下载服务,通过卫星网推送教学资源,开设“网络大讲堂”。

  目前,全国农广校系统已经发展成以中央农广校为龙头,36所省级校、363所市级校、2178所县级校以及1.7万多个乡村教学点,基本覆盖全国农村的五级办学体系。教育层次从最初单一的农业科普教育,逐步延展到中等职业教育、绿色证书教育、农业技术技能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继续教育和合作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也从种植业基础知识,逐步扩展到种植、养殖、农业工程、农村经营管理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本覆盖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各个领域。目前,中央农广校开设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24个,各级农广校开设地方特色专业近百个;每年开发文字教材超过100种、音视频教材超过600小时,并配套开发了网络课件和计算机课程,形成了种类齐全、形式多样、数量可观的农业教学资源库。不仅基本满足了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开展农业远程教育的需要,也为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云平台

  据统计,中国网民已超过6 亿人,手机网民超过4.64亿人,未来,数字化学校、数字化教师、网络课堂、远程学习、在线教育、云教育、云计算、微技术、大数据等虚拟化、扁平化的交互式学习平台,游戏化学习、因材施教、翻转式课堂、远程视频教学等将成为学习的新途径。中国的农业远程教育,将紧跟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步伐,探索建立智慧农民云平台,应用大数据、智能终端、移动互联、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建设“空中课堂”,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开发、资源和信息管理服务、在线学习管理等功能;在市、县级重点建设“固定课堂”和“流动课堂”,完善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和送教下乡等功能;在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产业链上建立“田间课堂”,完善实习实训功能。通过四个课堂一体化建设和综合发挥作用,创新农业远程教育手段,促进远程手段与传统教育方式有机融合,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便利有效的学习条件,构建满足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搭建公共基础平台,让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有舞台。一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建立和完善全国农广校为主体,以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科研推广机构以及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社会资源为补充,“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快构建县域1个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统筹协调、几个(N)以农广校为主体的教育培训机构互补共担、若干(X)分布在农业产业链上的现场教学基地(田间学校)延伸覆盖的“1+N+X”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网络,建立稳定的“送教下乡”长效机制,创新“农学结合”培养模式,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能力。二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学分认定平台。建立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学分银行,促进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对接,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提升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学习的服务能力。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全程服务智慧平台。加强以农广校为主体的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一体化建设,综合集成智慧农民云平台,开展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跟踪服务,提升面向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四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际比较研究,引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和优质教学资源,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双边、多边交流合作机制,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发展能力。五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促进平台。办好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站,搭建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平台,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大会,促进互动交流、对话合作和联合联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诠释了未来中国农业农村的真实远景。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造就亿万职业农民,运用农业远程教育手段,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云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启动强劲的新引擎。新引擎将在乡土中国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农民职业化的进程中,让亿万农民的梦想构筑,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生长梦想,使广袤田野成为美丽幸福的家园,实现中国梦。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