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态,围绕产业,突出规模,培育品牌
——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呈现“四联动”发展格局
2017-07-16 00:06:53 来源: 作者:新华社记者吕庆福、黄卧云
记者近日深入农业大省的四川,对13个市县进行调研发现,四川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呈现出“四联动”的发展格局,即立足生态,围绕产业,突出规模,培育品牌。
立足生态做强产业
四川省农工委副主任杨秀彬认为,只有当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时,才能促使生产者自觉利用生态的生产方式,不断改良土壤,保护地力,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洪雅县是国家级生态县,多年来把环境保护和优化产业结构密切结合起来。杨秀彬介绍,奶业一度是该县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对农民增收贡献很大,曾有“三头牛,一座楼”的说法。但奶业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全县有60%的农户喂养奶牛,仅一头奶牛每天就要产数十公斤粪便,污染成为一大问题。随着国际奶业市场的变化,牛奶价格下跌,更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洪雅县主动淘汰了全部的散养,奶牛的数量由高峰期的5万多头减少到2万多头。
在努力恢复生态的同时,洪雅县新的产业也蓬勃兴起。中保镇把奶业企业的沼液作为有机肥,发展生态型种养循环农业,初步建成上万亩高端生态蔬菜园区。当地政府整合投入涉农资金7000余万元,建成连片高标准农田,引入专合组织、家庭农场30余家,实行公司化、抱团化发展,每年解决农民就近务工1000余人,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广汉市是全国粮食产业示范基地,正在通过生态的生产方式做强粮食产业。农业部门把废物的综合利用作为首要任务,所有养殖户被要求对牲畜的排泄物加以腐熟处理,提供给种植户作为肥料使用。广汉市农业局副局长尹全坤介绍,目前种植户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很高。
这样做既净化了环境,提高了粮食品质,又降低了生产成本。种粮大户黄明水说:“使用沼渣沼液后,一茬农作物要少打两次农药,减少化肥用量约三分之一。”种植养殖业相互促进,为各自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区域规模和适度规模共同促进
“在产业的基础上还必须突出规模。”杨秀彬说,农业经营规模包括两个层次,即统一规划的区域规模和农户的适度规模,它们共同促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产业带+大园区”建设,“产业带+家庭农场”,是四川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一个有效模式。
记者注意到,离开区域规划的“落单”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可能面临盈利模式不明确,盈利难、产品销售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在宣汉县,由几个务工返乡人员流转土地2000余亩创办的明月乡众城莲藕种植专合社,下八镇村民郭兴茂回乡流转土地3000余亩,成立以种植常绿名贵树种、乡土珍稀苗木为主的兴茂农业有限公司等,由于脱离了宣汉以食用菌和“蜀宣花牛”为主导农业产业的发展轨道,目前赢利前景仍不清晰。
“为了解决普遍存在的产业规模较小、分散、组织性不强等突出问题,四川把改革土地经营权制度、提高土地的集中程度和集约利用水平作为当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杨秀彬说。
记者调查发现,四川目前形成了三种主要的规模化、产业化路径:优先形成规模产业,即在政府统一规划下连片集中发展某一优势产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对效益的追求,生产和经营自发地逐步集中到更有经营能力的农户手中,先进生产要素得以重组;优先形成规模土地和农田,把小地块变成连片集中区,并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然后引入具有适度规模经营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通过规模化组织实现资源要素的聚集。
利用品牌效应提高农业产业效益
四川省农工委副主任毛业雄说:“利用农产品品牌效应提高农业产业效益,是农业经营者和农业基层工作者着力的基本方向。”安岳柠檬品牌所产生的惊人放大效应,首先是源自于其世界一流的品质。在优良的生态环境下,安岳通过80多年不断探索,选优提纯,选育出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株系。目前安岳柠檬种植规模、产量、市场占有率均占全国的80%以上,依靠对柠檬产品进行不断的深度开发,已引申、开发生产柠檬酒、柠檬醋等10多类、30多个产品,多元发展态势非常明显。
“品牌培育是农业发展最大的难点所在,绝非一日之功,它们是地理和历史因素的结合,是一流品质、长期时间检验和严格的市场认同的结果。”毛业雄说。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与安岳柠檬、泰国香米这种培育单一农产品品牌路线不同,近年来一种涵盖众多产品种类的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形式在全国迅速扩散。四川省也出现了一些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的以区域命名的公用品牌,如“大凉山”、“巴食巴适”等,它们都是本区域内生产的各类农产品的大集合,由当地政府所推动。这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作为新生事物,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记者调研的虽然只是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点”,但透过这些 “点”能清晰看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四个步骤,在生态建设和适度规模基础上,形成特色产业,最终创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