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1 09:19:2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贺勇
国家发改委联合四部委近日下发通知,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全部纳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范围。
少用有奖,激发农民节水动力
房山是北京农业大区,主要依靠地下水灌溉,2014年农业用水9446万立方米,占全区用水总量的1/3。近几年连续干旱,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已成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瓶颈。“农业灌溉用水仅收电费,老百姓意识不到水的商品属性,结果导致所收费用难以维持灌排设施的正常运行,农民用水行为也很难被约束,大水漫灌屡见不鲜。”房山区水务局农水科科长于占成说。
从全市来看,目前微灌、喷灌高效节水灌溉仅占全市灌溉面积的1/6,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势在必行。房山确定了总量控制的原则,参考上一年的用水总量,将9270万立方米的用水指标自上而下进行分解,确定了不同种类作物的用水标准。其中,设施农业、大田、果树每亩用水标准分别为每年500、200、100立方米,在限额内执行水价标准为0.56元/立方米,超过用水限额部分按照每立方米1.5元并加收水资源费(大田0.08元,其他0.16元),实行累进加价。
农业水价改革的核心是节水,但不能简单依靠增加农户灌溉成本。从实际情况看,改革后的水价提高到了改革前的2倍左右,农民灌溉成本的确增加了。怎么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如果用水没有超过限额,每节省1立方米水,农民可以得到1元的财政资金奖励,实现了农户剩余水权的有偿回购。
在“少用有奖”的基础上,河口村的农民还有望获得节水“分红”。目前各试点村所收的水费主要用于支付电费、维护材料费、人工费等,同过去相比,支出并没有增加,而随着水价提高,村里征收上来的水费将会略有盈余。“这部分资金的90%将以节水奖励的方式返还到用水户,节水量越多获得的奖励越多,水费支出就越少。”村支书刘德新说。
精准补贴,调动管水员工作积极性
房山实行精准补贴机制。“这些补贴都与节水考核挂钩。”房山区水务局副局长王庆军解释。
北京市水务局郊区水务事务中心工程师唐丽介绍,房山区提高了农民用水协会管水员补贴标准,对每名片级管水员每月补贴3000元,村级管水员每月补贴1200元。其次,设施运行维护补贴,每年安排719万元用于全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维护。对节水灌溉工程田间设施建设,每公顷补贴9000元,农业灌溉机井智能计量设施建设,每眼补贴1.2万元。
房山农业水价改革,就是通过提补奖机制,发挥水价在节水中的杠杆作用,让水价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激发农民的节水动力。
节水方面,通过落实总量控制加提补奖综合措施,农民对微灌节水、农艺节水等技术的应用热情明显提高。周庄设施农业用水监测数据显示,种植鲜食菊花从每茬用水20立方米减少到1立方米,种植一茬空心菜用水量从280立方米减少到72立方米。经济效益上,通过改善田间灌溉设施,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实现了节水、省工、省肥、农作物增产增收。社会效益上,村里有了运行管理队伍、运行维护经费,实现了农民用水自治。
北京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表示,北京市将利用3年时间,建立现代化的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管理、运营体系,使灌溉用新水总量下降到4.5亿立方米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5以上。
创新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管理
近几年,房山区各部门联合搭建资金整合平台,在不改变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类项目资金捆绑整合,整体推进试点地区农田水利建设。截至目前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经达到2.12万亩,未来三年房山区仍需完成17.6万亩。项目总投资达9.49亿元,财政面临一定压力。同时,过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往往“重建轻管”,建成后由于管理维护不到位,工程设施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
北京市副市长卢彦表示,“农业高效节水工作要打通建设、管理上下游之间‘红线’梗阻问题,建、管、用衔接好。”房山区创新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成立PPP项目公司,实施“建管服”一体化智慧节水灌溉与水权交易项目。专业公司进行节水浇灌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改变过去政府组织建设、出钱维修的模式,一方面能够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公司的维护,保证节水设施长久发挥效益。
根据实施方案,该项目初步拟定政府出资入股比例为10%,社会资本方出资入股比例为项目资本金的90%。双方的合作期限暂定为23年,其中建设期3年,运营期20年,合作期满后项目公司无偿将项目移交给政府或指定机构。
王庆军介绍,从社会资本方而言,回报来源于三部分:一是按照20年分摊建设成本,每年政府给予约145.8元/亩的补助;二是每年运营维护资金补贴平均约为26元/亩;三是政府节水补贴。根据测算,实施节水灌溉方式后每亩可节约用水80立方米,根据种植规模的不同,政府将给予项目公司不同比例的奖励。
农民和公司都受益了,政府呢?房山区水务局局长耿纪民说:“政府从运动员转化为裁判员,有助于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行质量,还可大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