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地方

玫瑰花铺开致富路

——看云南穷山沟里的“美丽经济”

2017-01-28 19:43:28       来源:    作者: 新华社记者侯文坤、刘敏

  从高速公路下来,驱车行驶30多公里到达集镇,再经10余公里“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来到云南省安宁市八街街道办事处的相连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旁,新建小楼鳞次栉比,成片的玫瑰花苗,又在酝酿新一年的花开。

  “全村80%的田地栽着玫瑰,80%的村民从事玫瑰种植,村民80%的收入来自玫瑰……北京吃的鲜花饼里的馅料都有咱村产的。”在这个山沟沟里,因为玫瑰花,村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00平方米的小洋房、微型车、存款……眼前的生活,是村民仁少平以前不敢想的。“要不是村干部领着种食用玫瑰,大家可能还像十多年前那样生活着,砍柴种地,上山捡菌子。”她说。

  曾经,说起相连村,当地人们都知道那是个穷地方。相连村党总支书记鲁学林说,过去以种水稻、苞谷为主,和很多山区村子一样,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业生产效益差。“我们也想穿穿西装。”鲁学林说,抱着要改变穷困的想法,村干部在2002年前后走出大山考察取经,走访专家,最后盯上了玫瑰。

  印象中,玫瑰是浪漫的象征。不过,说起最初带领村民种玫瑰的经历,鲁学林却摇摇手说,这过程可不怎么浪漫。

  “村民们种了大半辈子的庄稼,改种似乎只能看、不能吃的玫瑰,很多人一时接受不了。”鲁学林说。群众犹豫,就得靠党员干部带头干。2002年,有党员卖羊去换花苗,他也把家里的一头年猪卖了860块钱,全拿去买了花苗。

  试种的第一批玫瑰花长势很好。鲁学林说,当时,一公斤大米才卖3块多,新鲜玫瑰花从一公斤4块一路涨到了8块多。看到了种花有赚头,更多的村民在政府支持下种上了玫瑰。

  就在村里扩大种植面积,要大干一场的时候。频繁的价格波动和“单兵作战”的种植模式,却让村民们栽了跟头。“遇到市场低迷,大量的花就烂在地里,有农户索性挖掉玫瑰,出去打工了。”鲁学林说,质疑和担心考验着村里的党员干部。“倔强”的村干部又跑出山,边跑销路边学习。

  “以前没想过玫瑰花能做多大的市场,在外面走走才知道,还有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而且效益更高。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行?”在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支持下,村里转变思路,鼓励党员和致富能手牵头成立合作社,统一收购玫瑰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这样,农民不愁销路,产品附加值也提高了。”村里首个食用玫瑰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李正海说,食用玫瑰浑身都是宝,可以加工成干花、玫瑰糖、玫瑰茶、玫瑰精油、鲜花馅料等。从那时起,相连村玫瑰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加工厂房多了起来,从城市回村里种花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用相连村玫瑰加工成的产品出口到了日本、美国等地,形成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李正海说。村里自2010年有第一家合作社以来,现在从事玫瑰产业的合作社已有9个,还成立了6家公司。

  仁少平最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种了1亩多玫瑰,现在扩大到了3亩,一年收入几万块。“各家的玫瑰花都连成了片,一到开花季节,还吸引了不少游客。”仁少平说,村民都把玫瑰花称为“美丽经济”,美了这山沟,美了村民的日子,也美了干群关系。

  现在相连村180户都在种玫瑰,面积约1000亩。村里的人均收入从2002年的800块左右增至2016年底的1.2万元。人心齐了,思想变了,干劲足了。他们还盘算着玫瑰产业如何再发展壮大了,还有哪些产业可以引进来。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