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0 11:32:1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白 洋
龙头企业强壮品牌“筋骨”
广袤的河北大地,优势产业多,知名品牌少:初级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农业“大而不强”如影随形。近年来,河北以龙头企业强壮农业品牌的“筋骨”,找到了一条做强农业的道路。
因为有龙头企业的品牌支撑,隆尧县南汪店村种粮大户武军祥在盘点今年收成时信心很足。今年的秋收,他种了1000亩优质强筋小麦,亩产550公斤,每公斤价格高于普通小麦0.4元,增收22万多元。“我与有品牌的龙头企业签订了收购订单,因为不愁销路,今年秋冬种时,我又多流转了500亩地种小麦。”
隆尧县扶持以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品牌企业,推动优质麦产区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2015年,全县优质麦实现精深加工12万吨,商品转化率达到74%以上,农民增收8000多万元,初步实现了种销加一体的经营格局。
做强品牌农业,离不开龙头企业,但企业面临用地难、融资难、科技支撑弱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河北大力培育行业领军的企业品牌,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确定了50家农业产业化领军企业和全省农业产业化企业30强。
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农业厅联合整合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农业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创建,累计投入达6170万元。同时,引入业内专家智库机构,筹建河北农业品牌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开展科技对接、银企对接活动,有效缓解企业发展困境。
一系列措施初见成效。目前,河北省已形成君乐宝、五得利、今麦郎、六个核桃等一批全国性农业企业产品品牌。今年全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超过1100万户;通过参与农业产业化,农户经营增收36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还提供了120万个工作岗位,为农户带来了130亿元的工资收入。
品牌农业的市场效应开始显现。在上海江桥批发市场,挂有“平泉香菇”标识的鲜香菇比普通香菇高1.5—2元/斤,前来购买的客商络绎不绝。河北省平泉县食用菌产业服务局负责人说,质量是品牌的保障。近两年,他们借助“平泉香菇”区域公用品牌,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强电商化营销,带动产业链产值超过50亿元。
深耕品牌农业需要补短板
优势产业多而知名品牌不多,这是河北农业品牌建设的一个短板。从培育一大批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基点出发,河北品牌农业闯出了一番天地。
“永年蔬菜”牌商标,是一个尝试。作为蔬菜之乡,2015年永年县农产品蔬菜产业集团注册了“永年蔬菜”牌商标,统一印制了包装箱,在新发地等打出“永年蔬菜”品牌,让永年蔬菜直接进入大市场。尽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时间不长,但在提升农产品价值,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已开始显现,永年的菜农开始尝到了区域公用品牌的甜头。
平泉只是河北省农业品牌发展的一个缩影。“武安小米”“迁西板栗”“鸡泽辣椒”等一批市场广、特色明显的区域公用品牌涌现;五得利、今麦郎、六个核桃、君乐宝等一批品质优、影响大的企业品牌逐渐成熟。目前,河北省涉农中国驰名商标达65个,省著名商标781个,“三品一标”(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216个。
品牌小,“各自为战”,是河北农业品牌建设的又一个短板。“河北不缺优质农产品,但过去分散经营,小生产难以对接大市场。”分析过去河北品牌农业建设的不足时,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一针见血。
为了改变“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局面,河北采取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另一个办法是,把有基础的小品牌锻造成名特品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突破。不久前,在河北农业品牌发布会上,小品牌“巨鹿金银花”等被评为首批河北省名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据了解,河北省将进一步开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发展格局,让品牌成为河北省强农富民的“摇钱树”。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已经培育出一批精品休闲农业线路品牌,其中有28条入选农业部精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