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首页 注册 登录 中国农村杂志社
新闻 话题与事件 社会 人物 调查 政策 特稿 电子期刊 公报 科教 生活 视频 图片
福建特色小镇调研:现代社区和传统乡邻文明统一的“桃花源” 聚龙小镇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西部黄塘镇辖下的一个大型社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镇行政单位。近10年的发展之后,聚龙小镇如今因浓厚的邻里关系和丰富的社区文化而闻名。 2017-01-22 14:32
粮农如何变成了枣农(寻找转型农民系列之三)
粮农如何变成了枣农(寻找转型农民系列之三)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西孙村“枣把式”孙观朋说起种粮转种枣的效益,一语破的:“过去是土里刨食,现在是地里摘金。”经过30年的发展,沾化冬枣从1984年散落在农户庭院里的56棵老冬枣树,发展成今天50 2017-01-22 13:47
(脱贫攻坚)晋西北贫困村的N个“第一次” 随着脱贫攻坚步伐的加大,“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包村干部,脱贫攻坚三支队伍来到了村里,“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进行精准扶贫,村里有了大变化,出现了N个“第一次”。 2017-01-20 15:57
摘帽不摘政策 群众脱贫能“托底”
摘帽不摘政策 群众脱贫能“托底” 经过精准识别、分析致贫原因后,当地党委政府帮助发展养猪、养牛等项目,由群众根据自身实际购买牛崽、猪崽等精准扶贫项目组验收合格后,按照每头猪500元、每头牛3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脱贫步伐明显加快。 2017-01-19 16:33
几多希望 一丝忧虑 更多期盼
几多希望 一丝忧虑 更多期盼 2016年是五峰村干部最忙的一年:村里进行了电力改造、公路修建、实施饮水工程、建立两个移动通讯基站。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两家种植花卉的农业公司加快了在五峰村的土地流转速度,全年共增加土地流转面积400 2017-01-18 19:08
看“中国面粉城”如何破解供需错位
看“中国面粉城”如何破解供需错位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县级面粉生产基地,河南永城市素有“中国面粉城”之称。为破解近年来出现的供需错位、“麦强粉弱”格局,2016年年初,国务院研究确定其为全国促进面粉产业健康发展试点市。 2017-01-17 21:44
河南法院8年追回近47亿“血汗钱” 温暖农民工讨薪路
河南法院8年追回近47亿“血汗钱” 温暖农民工讨薪路 揣上工钱,回家过年。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让他们流汗再流泪,河南法院连续8年开展为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为12.5万多名农民工要回工资46.93亿元。临近春节,河南法院加大打击力度,利用年末被执行人返乡的有利时机,连续在安阳林州、新乡原阳、商丘睢阳区、许昌襄城县等地,组织开展“老赖寒冬暨年终大执行”专项活动,确保农民工兄弟过一个温暖的新年。人民网记者现场跟拍,直击法官抓“老赖”。 2017-01-26 20:37
让贫困户搬得放心 安家发展有奔头 坐在新家门前,汪心志和老伴徐琴英老人跟记者聊起以前的苦日子。原来,十多年前,因家中房屋年久失修,没钱翻盖新房的两位老人,一直在外租房卖点水果讨生活,“说是租房,其实就是租了一个小车库,每晚睡觉都会缺氧,那真叫难受……” 2017-01-20 11:20
如何从“小而弱”走向“小而优”
如何从“小而弱”走向“小而优” 当身处城市的你为上什么好学校而焦虑时,那些乡野间“一个人的小学校”是否会触动你的神经?今天,我国仍有111420所学生不足10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虽然面临规模小、资源不足等诸多发展难题,乡村小规模学校却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起到了兜底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 2017-01-19 10:49
“生态也值钱了!”——生态茶园建设的云南样本 阿永明的家位于云南省云龙县的大栗树村,当地平均海拔超过2300米,“高山云雾”是这里最常见的自然景观。前些年,青山绿水并没给家里带来效益,每年在种植苦荞和玉米上的农资化肥投入不少,但收益只够解决温饱。阿永明认为村里不适宜种苦荞和玉米,“但苦荞、玉米是家里赖以生存的作物。” 2017-01-18 21:14
“田间大学”让教授和农民零距离 2017-01-17 21:47
宁夏吴忠:一杯好奶的“逆袭”
宁夏吴忠:一杯好奶的“逆袭” 一边是散户家中的牛圈空空如也,养殖园区的挤奶站早已废弃,一边是环境优美、舒适宜“牛”的大型牧场存栏数千头乃至上万头。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正是在奶业发展寒流的冲击下,宁夏吴忠市悄然进行的“逆袭”。通过转型升级,向现代化牧场进军,吴忠市成为“奶牛的天堂,乳企的福地”。 2017-01-16 15:35
吉林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底气越来越足
吉林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底气越来越足 黑土地、松花江、长白山……吉林省自然资源禀赋好,粮食单产稳居全国第一,是全国的“大粮仓”“大肉库”。从粮食大省到现代农业强省,吉林正以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三个体系”为统领,紧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期,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 2017-01-16 12:27
粮农如何变成了草农 2017-01-15 21:07
一个贫困村的“改革突围”
一个贫困村的“改革突围” 她的变化,正是源于她连字面都不理解的“改革”二字。而这两个字又给王学英和村民们带来的是“村社一体”“七权同确”“民主监督”等从未听说过的新名词。正是因为这些“新名词”在塘约村落地生根,让王学英们走上了脱贫路。 2017-01-14 18:46
第一页上一页......1314151617......下一页最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