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3 08:24:0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来自山东潍坊的农机手耿亮通过互联网预约接受订单,在河北藁城的一处田间作业。 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摄
装有“金匣子”的雷沃谷神收割机配套客户端,可实时显示收割机的发动机转速、内部脱粒状态等运行信息,并可一键报修。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摄
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小麦收获进度已超七成。记者在各地采访发现,今年的“三夏”不同以往,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新特点:信息技术被充分运用,麦秸利用有了新方式,夏收服务更加规范、专业……让我们跟着记者的脚步,去看看今年“三夏”新变化。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眼下的黄淮海主产区,上百万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追逐着成熟的麦浪,由南向北推进大规模跨区机收。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小麦收获进度已超七成。记者采访发现,“信息三夏”“绿色三夏”“质量三夏”成为今年“三夏”麦收的突出亮点。跨区机收作业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使得我国的夏收面貌今非昔比。
信息“三夏”——
农机手用上“滴滴”
农民戳下手机屏幕,收割机就会按时开进自家麦田,作业数据则实时出现在手机上。收割机出了问题,农机手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实现一键报修,很快会有服务人员上门维修……“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在河北藁城参加跨区麦收的山东潍坊农机手耿亮说,往年每到麦收季节,自己带着收割机四处迁移,通过熟人介绍等途径寻找客户,机器利用率不充分。而一些种植大户的小麦面积大、收获集中,却难及时找到合适数量的收割机。“如今,利用农机企业开发的手机客户端,能提前匹配订单,大家都不再发愁了。”
耿亮所说的客户端是农机企业雷沃重工与e田科技今年联合推出的智能物联网平台,为种植户和机手提供及时的信息匹配。像“滴滴打车”一样,由种植户免费发布需求信息,农机手来“抢单”,种植户根据农机手的作业情况进行筛选,还能彼此联系商谈价格。双方协商好后还需要签署电子合同,并支付保证金,以确保供需双方的利益。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河南省通过互联网及手机客户端实现供需高效对接服务面积2200万亩,比去年提高了3成以上。
机具本身的智能化也是新趋势。我国7成以上的小麦收割机由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周元说,今年在部分机型上配备了“金匣子”智能感应系统。收割机的发动机转速、内部脱粒状态等运行信息,可传递到千里之外的信息中心,一旦有异常数据,系统会第一时间向机手发出预警信息。通过遍布全国各地收割机上安装的“金匣子”,可以清楚掌握全国各地小麦收割机分布情况、作业进度、粮食产量、机收价格、供求信息、天气交通等重要数据,从而构建起“收割机指数”。
今年,农业部开通了农机直通车信息服务平台,各小麦主产区成立“三夏”跨区作业指挥中心,农机企业发展互联网+机收、互联网+维修的模式,为农机手提供越来越精准的服务。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加上组织调度更高效,全国连续8天日机收面积超过千万亩,单日机收最高超过2000万亩,同一地区收获时间由以往的7天左右缩短为5天左右,全国较往年提前进入机收高峰期。
绿色“三夏”——
小麦秸秆有去处
今年的金色麦浪渗透着浓浓“绿意”。在湖北钟祥市冷水镇的一处麦田,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收割机率先作业,成片的小麦瞬间被一分为二,籽粒部分汇集到粮仓、秸秆部分被粉碎后平铺在麦地里。随后,打捆机将粉碎的秸秆捡拾、打捆,原本散落的秸秆变成了结实的麦秸捆。越来越多的地方,小麦机收与秸秆处理、产地烘干同步完成,既绿色又高效。湖北省今年小麦秸秆还田率在80%以上,比去年增长3个百分点左右。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今年该省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比去年同期减少近一半。
还有一些主产区探索了小麦整株青贮的收获模式。在山东高青县青城镇西三里村的麦田里,记者看到,五六台改造后的青贮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整株小麦被压成青贮原料,从出料口进入紧随其后的运料车。远处,几辆运料车正驶往淄博得益乳业的畜牧基地。“可别小看这些粉碎的小麦秸秆,它可是奶牛的‘香饽饽’。经过高温、压缩处理后,小麦秸秆就变成了优质饲料,营养价值高,奶牛愿意吃,产奶量和质量也高。”青城镇农委主任魏长山说。
小麦秸秆禁烧是个老大难问题,核心就在于给秸秆利用找出路。今年夏收,江苏、安徽等省地方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给予每亩10元至25元的作业补贴。山东、河北等地推广秸秆捡拾打捆利用技术,探索将秸秆作为饲料、燃料、造纸原料等,将秸秆变废为宝。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赵广才说,秸秆还田后,耕地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还能保水保肥,提高作物产量,并且减少化肥的使用;而秸秆打捆再利用可以促进种植养殖相结合,既促进秸秆禁烧,又实现了农民增收。
记者了解到,国家对购置秸秆机械化还田机具,也将给予定额补贴,不少联合收割机加装了秸秆粉碎机;区别于以往,小麦收获、秸秆打捆为一体的新式收割机让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绿色农机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农机企业推出的达到“国三”排放标准的联合收割机,在环保上做到了与国际接轨……随着机械化秸秆还田快速发展,不少地方露天焚烧秸秆的现象明显下降。据统计,黄淮海地区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超过80%。
质量“三夏”——
抢收抢种“一条龙”
从小型升级到大中型,从背负式到自走式,从看重价格到注重性能,机手们操纵的收割机越来越先进。6月6日,山东大规模开镰。在潍坊市坊子区西曹庄村,入行3年的农机手董振增驾驶着一台大马力自走式收割机紧张作业。“一亩麦地大概10分钟就收完了”,趁着谷仓放粮的时候,他走出驾驶室,捧起一把麦子说,“现在的收割机马力大,收割速度快,麦子脱粒干净”。
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说,今年农机作业水平稳中有升,全国冬小麦机收水平达到93%,夏玉米机播水平达到81%,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其中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水平稳定在96%以上。粮食主产区的作业机具供需平衡,联合收割机转移顺畅,夏收、夏种有序推进。小麦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损失率不超过3%。
夏收、夏种、夏管是“三夏”的一贯景象,今年却不一样了。农业专家分析,原有“三夏”作业以抢收为主,现在全程化特点明显,各地主推“一条龙”作业模式,在抢收小麦的同时,玉米机播随即展开,促使“三夏”变“两夏”。各地农机部门大力推进小麦机收、秸秆处理、秋粮机播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力争“成熟一亩,收获一亩,播种一亩”,加快收种衔接效率。
目前,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已有21个年头,从成长期迈进了成熟期,组织方式也由行政推动转变为市场引导。目前,农机作业队、农机合作社等组织已成为“三夏”的主力军,盲目外出作业的散机数量明显减少,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今年夏收,有1万多个跨区作业队奋战在一线。他们统一作业标准和质量,引导机手实行“一条龙”作业方式。同时,主管部门也将工作重点更多转向提供公共服务,为参加跨区机收的农机手提供天气预报、作业进度等信息服务,并在农机用油集中的地区设立“农业用油专供站”和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