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关注春耕备耕)老许找种记

2017-03-20 22:03:53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郭强

  春耕已经开始了,但老许还没找到他想要的良种。

  今年40多岁的他是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一家粮食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全名许凯敏,是个“老粮食”。吉水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也是粮食加工大县。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放开粮食购销后,当地粮食加工企业迅速发展,数量达两三百家,是南方重要的粮食集散地之一。

  老许的企业也创办于那个时候。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当年的小作坊已发展成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大米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市场小有名气,年产量达20万吨,销售代理商达上百家。

  但这两年,老许却遇到一个大难题:品种退化。

  原来,他加工的大米是一个叫马坝油粘的品种。这是一个原产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的优质常规稻品种。常规稻好吃,杂交稻高产,这是农民对杂交稻和常规稻的传统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马坝油粘被引入吉水后,众多加工企业靠它闯出了自己的品牌。

  常规稻能加工出好米,但品种却会退化。吉水县粮油站站长肖火根说,农民种杂交稻每年都要买种,种常规稻则是自己留种,但留的种子种了几年后都会退化,农民有“三年不换种,累得背拱拱”之说。

  如今,老许加工的马坝油粘就面临这一问题。随手抓起一把大米,老许一边拨弄一边向记者展示:“你看,这个米本该是修长剔透的,但现在粒型变短粗了,垩白也多了,影响外观和口感。”

  老许说,前几年,市场上高端米不多,现在,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转向做高端米,品种退化的后果日益凸显。“和三年前相比,我们销往广东的大米少了三分之一。”老许叹了口气说道。

  继续用退化的品种肯定不行,换新品种又怕丢失客户,老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去年春耕后,他开始四处寻找马坝油粘退化前的“母种”。

  但找种过程一波三折。

  老许首先想到的是江西省农科院,这是当地最权威的农业科研机构。他找县农业局帮忙,联系上省农科院。可到那里一看,发现大部分都是杂交稻品种。“常规稻多是农民自己留种,市场需求小,育种机构积极性不高。”老许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回去后,他又驱车上千里来到马坝油粘的原产地——广东,找到当地农科院。“我不认识他们,只能直接上门说明来意,还好他们愿帮忙。”根据老许的描述,对方拎出一个大麻袋,里面装了几十种稻种。老许将它们摊在桌上,满怀希望地比对了半天,但没有找到想要的。

  又是空手而归,老许却依然不放弃。在熟人的介绍下,他先后跑到南昌、吉安、萍乡等地,找了六七家种子公司,一一向他们描述马坝油粘的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几家公司给他推荐了十来个品种。“可惜,只是有一个和它比较类似。”老许满是遗憾地说道。

  老许不死心。他又找了国内一家知名的制种企业,想与他们合作育种。“我带了一些退化后的种子直奔这家企业在深圳的服务公司,经他们介绍,又折回到它位于湖南的总部。”老许说,经过反复沟通,并被他的诚意所打动,对方答应给他们育种。

  但培育一个品种通常要几年时间,在此之前,老许只能先用找到的类似品种替代。而为了推广这个品种,老许还特地引入了订单农业的模式,让周边农户来种,并按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稻谷。

  “你就不担心,农民在粮价高时把粮卖给别人,粮价低就丢给你?”记者问。

  “不管农民把粮卖给谁,最起码他们种了,我们即使不能100%回收,但回收到的一定是我们需要的品种。”老许说,现在敲定了订单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后面还有一批农民陆续来签约。

  为了确保新找来的品种不再退化,老许还专门寻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谷,对它进行提纯复壮。“在外面,相邻田块插花种植不同品种,花粉相互传播,易造成品种退化。”老许可不想再四处找种子了!

  优化稻米质量,要从种子开始。2016年,我国出台《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杂交稻与常规稻并重”的品种结构调整方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老许希望,国家能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加大对优质常规稻的提纯复壮,并培育更多农民需要的优质稻种。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