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脱贫攻坚)大山深处的扶贫村里听算“三本账”

2017-02-01 10:06:11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新华社太原1月31日电(记者陈忠华、王井怀)人们习惯算算过去一年的收获,筹划新的一年。在雁门关外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右玉县的黄家窑村,村民和干部们坐上炕头,掰开手指头,为记者算了三本账:家账、村账和国账。

  黄家窑村位于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地带的大山里,开车走上曲折的山路要花一个小时才到村里。多年来这村一直是个穷村,但今年村里富起来了。

  家账是一本“经济账”。在村民张建平家,他给记者算起了这一年的收成。“以前,家里只种些土豆、莜麦。土豆才鸡蛋大小,能卖几个钱?”他说,今年就不一样了。扶贫队给村里换了土豆新品种,种出来的土豆有碗口那么大,土豆收了3万多斤;更高兴的是还种上了板蓝根,收了3000多斤,今年收入得有3万多元。

  前几天,40多岁的张建平特地跑到县城,这么多年来头一次买了10多斤鱼。“年年有余嘛。去年就想买鱼,可买不起呢。”

  指导黄家窑村种上板蓝根的村第一书记杨世新说,“第一年种大家都小心翼翼,有的只拿出了五六亩地。没想到收成很好,到了年底一算,每亩平均纯收入1300多元。”

  这个村45户村民中有37户是贫困户。凭着种板蓝根,好几户像张建平家一样增收了上万元,远超过人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的贫困线标准。

  村账是一本“人气账”。“村里人一下子有钱了,以前跑到外面打工的人,开始琢磨回家种地了。”黄家窑村的老支书周孝说。

  按户口算,黄家窑村有170多户,但现在只有45户住在村里,稍微有些技术、人脉的都跑到外地打工了。

  “右玉人走西口走了上百年,现在终于有人要回来了。”周孝说。腊月二十三小年,在呼和浩特市打工10多年的张治军回到了黄家窑。刚到家,他就急匆匆串门去打听板蓝根的收成了。“想回家种药材啊,我还算年轻,只要好好干肯定比打工挣得多。”

  记者听村民们说,常年在外地打工的白二喜年后要回村种板蓝根,户口迁到外村好多年的罗新义也想迁回村里来。这段时间,有好几拨人跟老支书说“要回村种药材”。这个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国账是一本“民生账”。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右玉提出2018年底75个贫困村、8279户贫困户和18008名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

  为了脱贫,除了传统的土豆和小杂粮,右玉县把目光转向中药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家窑村第一次种上了板蓝根。右玉县计划打造一个30万亩种植面积、10亿元产值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板蓝根15万亩、党参6万亩、黄芪4万亩等。农民人均种中药材收入达到4000元。

  2016年黄家窑村成为右玉县第一批整体脱贫村。村第一书记杨世新感慨地说,扶贫是最大的民生,只要结合当地实际找路子,贫困村一定能实现脱贫。这笔“民生账”,不只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还能让党的群众基础巩固起来。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