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福建特色小镇调研:现代社区和传统乡邻文明统一的“桃花源”

2017-01-22 14:32:14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去年夏天,福建泉州聚龙小镇业主自发组织的清理湖中淤泥的活动。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卢志坤) 叶祥霖第一次到聚龙小镇的时候,他首先注意到了这里的一句宣传语:小镇没有陌生人。他对这个口号不以为然,心想这不过又是地产商为了卖房所做出的又一个空洞口号。

  和叶祥霖有同样判断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在最初来到小镇的时候,都对这里持有怀疑态度。如今,他们基本都成为了小镇的居民,并以此为荣,且在不遗余力地向亲友们推荐这个偏居一隅的幸福之地。

  聚龙小镇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西部黄塘镇辖下的一个大型社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镇行政单位。近10年的发展之后,聚龙小镇如今因浓厚的邻里关系和丰富的社区文化而闻名。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以“家人”相称,见面主动问好,看到地上的垃圾会自觉捡起,邻里之间经常会组织成百上千人的大型宴会,社区内有几十个兴趣社团,也有无人售货的自助超市……

  在小镇,邻里之间的熟络和人们的道德自律给社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也因这种文化张力而倍感幸福。维系在业主和项目方之间的则是一份文明契约,共同支撑着社区的精神内核。

  小镇的开发和运营商有着更为远大的抱负,他们希望打造的是一座百年小镇,打破城市社区内愈发陌生的人际隔阂。

  家人

  叶祥霖曾在福建一所警察院校任职,因为弟弟的小孩要到聚龙的学校念书,已经退休的他就成了可以居住在小镇照看孩子的人,他和老伴就这样在小镇买了房住下来。尽管一开始他认为小镇的口号听起来像卖房噱头,但他很快就被小镇里的氛围所感染。

  叶祥霖记得,在他到小镇没多久,喜欢吃福州家常菜“酒糟竹笋干”的两口子就犯了难。他在小镇里折腾了一上午也没买到酒糟。心灰意冷的叶祥霖在业主群里打趣称“买不到糟不敢回家”。

  很快就有其他业主回了信息邀他前去拿酒糟,最终那天早上叶祥霖从3位业主那里拿到了酒糟。这让叶祥霖和太太真切感受到了那句口号的真谛:小镇没有陌生人。

  逢年过节,小镇会举办大型的宴会,每家每户拿出一道菜,与其他人分享。

  有类似经历的业主还有很多,来自北京的杨阳就是其中之一。

  杨阳了解到聚龙小镇是2014年的时候。当时在北大进修地产板块的杨阳常常听到同组的同学提起聚龙小镇的好,杨阳对此就很疑惑。她在很多国家和城市拥有房产,但听到对方一直称赞物业的行为,杨阳不以为然。她问对方,你们是卖房了有提成还是因为家人就是项目开发商?但答案都不是。

  去年,杨阳被“忽悠”到聚龙小镇,她被小镇的景观所吸引。更让她感动的是,当她看到小镇中的业主见面时互相问候、看到垃圾自觉捡起,无论是小镇的员工还是业主都自觉维护社区的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时候,杨阳的心是暖的。

  在小镇,几乎每个在此居住的业主都会有让他们感动的故事。在几天的接触访谈中,他们有道不完的记忆,最常提到的关键词是“感动”、“感恩”。其中既有业主之间的互助故事,也可能是物业对业主的关怀。

  他们彼此以家人相称,业主之间都很熟络,经常串门吃饭。物业对各家各户也都了若指掌,常常在业主之间联络感情,物业也经常会被业主拉在家中吃饭。邻里之间的互助更是常事。

  让汪宗英经常念及的事情是去年春节期间,有一天晚上她80岁的老伴心肌梗塞突发,她匆忙给小镇物业副主任打了电话,几分钟内物业员工就和众多的业主赶到她家,迅速把老伴送到了惠安的医院,第二天又送到了晋江。

  已经晕厥过去的汪宗英是事后才知道老伴2万多块钱的手术费是在场的邻居和物业员工凑起来垫付的。

  在小镇,付出和分享是最高的幸福,人们交出信任、付出劳动,同时也收获喜悦。业主们会自发组织帮助周边的农民,富足的业主会从各地带来不同的产品在小镇里分享,其他的业主则通过付出劳动或分享而获得快乐。

  逢年过节,小镇会举办大型的邻里宴,来自五湖四海的业主每家每户都会拿出一道菜,人们聚集在广场吃饭,规模大的时候甚至达到了3000多人。

  而在平时,业主之间则会在家中举办小型宴会。如果人数较多,他们则会前往“邻里情”厨房,它是一个全自助的公共厨房。业主可以在旁边的菜园采摘新鲜的纯天然蔬菜,在厨房自己动手烹饪,这些蔬菜也都是业主自己种植的,事后也需要业主把厨房打扫干净。宴会结束后,业主会把费用自觉放入门口的收银箱,这些费用由业主自己决定放置多少。

  公约

  小镇这些年的变化陈小香都看在眼里。她如今是物业公司的总经理,从2008年入职后一直在小镇工作至今。最初以销售身份入职的她甚至不能理解公司开展的培训活动。

  她回忆到,在招聘的时候,公司是明确要求招的人是不能做过房产销售相关的工作的。他们白天在学习了解乡镇已有的规划情况,晚上则是不断开会培训销售的理念,即小镇卖房不单单是卖一套房子,更重要的是要给业主一个有温暖、有爱的家。

  “那时候我们先是不大懂,你不就是为了销售吗?讲得那么好听。”陈小香说,那时候他们也就半推半就地学习了,在卖房的时候从来不介绍房子的情况,而是介绍小镇往后的景观配套以及将会出现的生活方式。

  较早来到小镇的福建聚龙养生发展有限公司的员工都还记得,最初的小镇只不过是一片荒山。摆在他们面前的紧要问题是,如何让小镇在开发一两年后当业主入住时,让他们感受到在小镇居住和外面社区的不同。

  最开始的着力点就是像陈小香所经历的那样,小镇首先进行内部员工方面的人文建设,培养他们的行为规范以及对小镇的认知,并让他们学会把小镇的理念、所要打造的方向正确传达给业主。

  随着2010年小镇迎来了第一批入住的业主,社区的文化建设逐步向邻里之间的关系、环保以及社区活动而倾斜。公司意识到,如果光靠物业这边的努力,很难打造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重要的是,如何让业主在其中发挥最主要的作用,物业只是辅助的部分。

  小镇有一份正式的文明公约,每个在此居住的业主都需要签订这份约定。比如它的前三条规定:1.我们见面主动微笑问好;2.我们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尊老爱幼;3.我们积极参加小镇活动,热心公益,分享快乐。

  在小镇,无论是公司的管理层、员工还是业主,都共同遵守并践行着文明公约的精神。这里的人会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哪怕是互不认识。这里有“爱心义工社”这样的数十个社团,社员涵盖了业主、管理层和员工,他们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为理念,发起和倡导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和讲座,努力使这里的每一个人获得快乐,同时也让每位居住在这里的业主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

  72岁的程秀菊是小镇中的一位文明督导员,最显眼的标志是她手臂上别着的红袖章,以及胸前挂着的一个塑料瓶,那是她和老伴每天早晚两次在社区内捡垃圾时装垃圾用的。虽然小镇的业主基本做到了不会乱扔垃圾以及自觉捡拾,但也无法完全避免那些到小镇参观的游客或新入住的业主不会在路上丢弃垃圾。

  小镇中的互助氛围让她感动,程秀菊常常感叹她已经72岁,而不是27岁,那样的话她将能为社区做更多的贡献。

  最让业主自豪的这里的自助商店。店内没有售货员,也没有监控摄像头,每样商品上明码标价,购买时,客人自己取用、自己按照价格把钱放进自助钱箱,自己找零。如果没有带钱,可以自己在店中黑板上写下欠账,下次自行支付。店内经营的农副产品也大多来自小镇自己的生态农业庄园。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刘建军认为聚龙小镇既有田园式熟人社会的特点,又有现代式公共治理的理念。他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制度起点”。

  “如果一个社区将居民公约或议事规则在入住前进行讨论并制定起来,其日后的治理成本会很低。不同的制度起点决定不同的治理水平与治理质量。”刘建军说。

  小镇内的信用良品店没有售货员,业主自觉放钱找零。

  回归

  这一切缘起于郭无争对居住社区的不同看法。他是福建聚龙养生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小镇的第一批业主,整天和业主们待在一起的他也被大家称为“郭老板”。

  早年在西藏做工程生意的郭无争在2003年时被“拽”回家乡,希望能为当地做点事情。黄塘镇过去一直是惠安县最贫穷的地方。在当地,要吓唬不听话的小孩,最简单的说法就是“把你送到黄塘去”。

  回到家乡后的郭无争最早创办了台商创业基地,主要是为了解决周边农民的就业问题。当时,聚龙小镇所在的地方被称为大寨山,一片荒山野岭。

  为吸引台商,郭无争开始规划居住配套的问题,当地政府也顺势推动,为其申报了文明小镇的规划。聚龙小镇也由此开启。

  聚龙小镇的开发建设和一般的房地产项目不同。小镇最开始打造的是大面积的景观,把水库改造成了聚龙湖、开凿登山道、建造景观大道,修路,修桥,修湖边栈道,然后才是造房子。

  惠安人落叶归根的习惯也让郭无争希望把小镇打造成一个真正适合生活的社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温暖社区。郭无争想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他希望回到互助式的熟人社区,大家相互帮忙、相互信任,激发人的善念。

  在郭无争眼中,聚龙小镇的方向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里的住宅小区也多以“陶然”、“东篱”等词汇命名。

  聚龙小镇的最初理念是要“挑战没有人情味的都市生活圈”,此后则具体到诸如“远亲不如近邻”、“小镇没有陌生人”、“最美的风景是文明”等较为切实的口号。

  郭无争是最先践行这些理念的业主。他每天会在小镇里步行,捡起地上的垃圾,发现有损坏的地方立刻叫人维修。

  很多业主都对郭无争自觉捡起垃圾的行为所感动,这些行为也逐渐被业主所接受和模仿,并形成风气。对小镇的认同感、归属感也由此不断增加。

  小镇里的物业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无论业主有什么事,他们都需要在5分钟内赶到。在小区里的电梯或其他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物业管理人员的电话。这种关系也是相互的,对业主关怀备至的物业工作人员常常得到业主的感激,业主常会念及物业的好,他们也经常会邀请物业人员到家中吃饭,并当成家人一样对待。

  很多时候,业主们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他们也会直接跟郭老板沟通,郭老板听后,大多都会采纳。也因此小镇的规划更多时候是从业主的实际需求出发,他们有这些需求后,郭无争则会安排底下的人员跟进安排。

  将聚龙小镇当成公益项目的郭无争没有为小镇打过广告,房子的销售基本来自于业主的口口相传。

  营销总监周水平说,小镇的房子有93%的比例是通过“老带新”实现的,这些销售都是由业主自发给亲友介绍和推荐带来的。小镇的营销费用基本只有一些物料费和一些餐饮费用。

  退休教师叶祥霖在小镇居住没到1年的时候,已经有4个以前的朋友到小镇里落户,成为了他的邻居。

  最早的一批客户是郭无争和管理层自己的朋友们,这些人在项目没开发的时候成为了小镇的准业主。他们又为小镇带来了新业主,这些新业主又不断将小镇扩散开去。

  在总经理郭振辉看来,小镇的这种体验式营销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原来这个地方,不要讲它原来很落后,就是这个偏僻的小山坳里面,你就做广告,给它说得天花乱坠也好,人家也不相信。”

  郭振辉认为,只有把人带到小镇中走一圈,让人们感受到小镇的文化,他们才会受到感动,也发自内心把小镇的信息介绍给亲朋好友。

  小镇到今年3月就将迎来10周岁的生日。但这远远不是终点,小镇的开发还远未过半。

  郭振辉说,公司考虑的不是百年企业的问题,而是,小镇如何维持百年的生命力。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