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吕梁山区:“互助资金”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好帮手

2016-12-14 10:13:38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飞航

  缺资金一直是农民创业致富最难突破的瓶颈,对于贫困农民来说更是如此。近年来山西在吕梁山区部分贫困村探索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以低于银行利率的借贷方式供加入互助社的农民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农民发展生产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难题,受到群众的欢迎。

  资金互助让贫困农民“不差钱”

  “以前想弄个啥产业,准为缺钱而犯愁,没有抵押银行不给贷款,向亲戚朋友借上三五千元,咱保证一年半载就还了,问题是谁借给咱?”今年54岁的郭有财是山西省大宁县昕水镇小冯村的村民,他多年来一直以种植蔬菜为生,种菜经验丰富,但是苦于没有资金无法扩大规模。

  为了解决贫困群众的资金难题,近年来山西在部分贫困村探索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政府给一些贫困村注入15万元扶贫资金“铺底”,同时鼓励村民自主、自愿、以自有资金入股的形式,成立资金互助社,以低于银行利率的借贷方式解决农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

  小冯村资金互助社成立之后,郭有财投入300元入股成为社员,随后向互助社借款5000元,他用这笔钱承包了3个蔬菜大棚,现在一年净赚近万元。“自从村里有了互助资金,就好像俺们农民自己办起了银行!借钱不需要抵押,只需要5户村民担保,就能借到了5000元‘救命钱’,一年到期后偿还本金,另外收取200多元的管理费,算下来比向银行借钱还合算。”郭有财说。

  打造农民身边的“穷人银行”

  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由于互助资金存贷手续简便,且没有金融机构苛刻的抵押要求,非常适合贫困户发展简单再生产,解决了他们在脱贫致富中无路、无本、无利、无助的难题,村民们对发展资金互助社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像大宁县一样,目前山西已有57个县155个村开展了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工作,有9000多户农户加入了互助社,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5000万元,累计向贫困户发放借款近3000万元,“滚动发展、长期受益”的扶贫资金良性循环机制逐步建立。

  山西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运行上,互助资金试点村普遍通过民主选举正派、有责任心的村民,依法成立村级互助资金社作为互助资金的村级管理机构,资金在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存放,互助社只管账不管钱。

  农户只有持互助社审批表和贷款单据,信用社才给放款。同时为了保证互助资金滚动使用,按时足额归还,各地还推行担保制度,每户担保金额一般不超过1000元,如果借款户逾期欠款不还,担保户也要连带受责。

  一些基层扶贫干部认为,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消除了多年来扶贫资金无偿使用的观念,不仅培育并壮大了贫困村的支柱产业,而且培养了农民的团结互助精神。如果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这些贫困村可以利用的扶持资金将会越来越多,互助资金也将成为更多贫困农民的“穷人银行”。

  完善政策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认为,村级互助资金项目既有效缓解了贫困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又创新了财政扶贫资金的用管方式,并让有限的资金“转”起来,提高了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

  然而,由于农村金融服务管理不科学,运作不规范等问题,部分试点村互助资金社的账目上已出现呆账、死账等现象。

  方山县峪口镇圪针湾村村民郭金福说,村里的互助资金项目运行以来,虽然都严格审查、检查,认真核对,还是避免不了逾期借款。有的农户借款后,由于疾病或孩子上学等原因,造成了资金周转困难;有的农户借款搞养殖,结果牲畜死亡,无法按期归还,互助社又缺少强制措施,给回收借款带来一定困难。

  对此,山西省扶贫办表示,对于农户逾期借款影响互助资金工作开展的试点村,要坚决启动退出程序、取消试点资格向全体村民公示;对于个别互助资金试点村因客观原因形成呆坏账资金,应召开互助社全体社员大会讨论通过,报村委会并向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查批准后给予核销呆坏账资金,并向省市主管部门备案。

  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认为,互助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能显著增加农户的收入,特别是平时借不到钱的农户。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在制度框架内明确资金互助社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同时,要协调有关部门,在同等条件下支持农村资金互助社优先接入征信系统,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