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30 14:38:07 来源: 作者:
最近,黑龙江省肇东市的一位村民,因焚烧秸秆被行政拘留。“禁烧令”实行了十几年,他也并非被行拘的第一人,但这个消息还是引起了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违法就该受到惩罚;有人认为村民无法处理秸秆,焚烧情有可原。实际上,除了探讨行拘村民合理与否,更值得思考的是,治霾成本,个人、企业和政府该如何分担。
秸秆回收:企业“没钱赚”农民“嫌麻烦”
@烟文浩:有的农民“顶风烧秆”是为了省事。不烧就种不了玉米,因为秸秆处理起来,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子女们又都在外打工,秋收也回不来。
@炸酱面一碗:目前,享受着国家补贴的秸秆回收行业,面临着“收购秸秆成本过高”、“收益太少”的困局;而对农民来说,则是“没有赚头”的尴尬。“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秋收时宁愿一把火烧掉,也不愿费心费力地收集秸秆。
“焚烧秸秆致雾霾”命题成立吗?
@蚂蚁绊倒大象:“焚烧秸秆致雾霾”诸如此类解释,给人们的认知就是在推卸责任,避重就轻。关于雾霾的成因,公众的刻板印象是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物,而不是焚烧秸秆。因为即其他不存在秸秆焚烧现象的季节,好像也没见空气质量好到哪里去。
@那石ZL:“焚烧秸秆致雾霾”的命题要想成立,恐怕绕不开连接行为和现象的这个“致”,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换句话说,关于雾霾的成因,在众多的原因当中,焚烧秸秆固然不可忽视,但其到底又占到了多大的比例?
治霾成本,个人、企业和政府该如何分担
@ 宋国君:无论是禁止焚烧秸秆,还是汽车限行,都是让公众承担治霾责任。这类措施,地方政府干起来,雷厉风行。相形之下,地方政府对企业则要“温情”许多。如果地方政府在面临实际的考核压力时,对企业的温情也是说散就散。
@往事很堪回首:成本分摊是治理雾霾的关键。在中国的分摊格局中,最弱势的是农民,次弱势的是普通车主,比较强势的是企业,最强势的是地方政府。这种格局,不知道治好雾霾需要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