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5 09:13:37 来源:新华社 作者:叶俊东 李劲峰
森林覆盖面积过半、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温泉丹桂享誉全国……地处华中腹地的湖北省咸宁市,开展生态保护治污还绿、产业结构舍黑取绿、城镇建设去灰透绿,致力于打造中部“绿心”,绿色铺就发展最靓丽的“底色”。
治污还绿:恢复生态机体健康
一望无垠的湖面上,一排排插入湖底的竹竿围网,将湖北省第三大湖斧头湖分隔成若干区域,大量投肥养殖鱼类、螃蟹。当地养殖户介绍,围网养殖产量比天然放养至少高1倍,“但明年初就得全部拆掉喽”。
斧头湖管理局副局长杨振虎说,上百处围网养殖,将在明年上半年前全部拆除,让18.9万亩的斧头湖退渔还湖,恢复水质,人放天养,重现“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的水乡场景。
斧头湖等湖泊拆除围网、休养生息,是咸宁市打造中部“绿心”的缩影。
有着“桂花之乡”“温泉之乡”美誉的咸宁市,90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森林覆盖率超过50%,面积超过百亩的湖泊39个,是华中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屏障与绿色资源宝库。
咸宁市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坦言,过去粗放式发展,使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不容乐观、生态遭到破坏,“现在必须像珍惜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为此,咸宁市成立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指挥部,采取战役攻坚体系,实施蓝天、碧水、添绿三大工程:城区禁止垃圾露天焚烧、禁止煤炭锅炉、禁止鞭炮燃放,开展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确保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20天;投入上10亿元,对城市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逐步实施全收集,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重点湖泊水库水质恢复到Ⅱ类水体;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每年新增森林面积超过30万亩。
“森林与湖泊犹如人体的肺与肾,全力治污还绿,才能恢复生态系统机体健康。”咸宁市环保局副局长祝文广说。
舍黑取绿:培育绿色产业引擎
“建设中部绿心,在产业结构上必须舍黑取绿,敢于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咸宁市发改委主任张善猛说。
近年来,咸宁先后关闭小水泥企业15家,关闭小钢铁企业13家,关停非煤矿山35家,为培育绿色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走进位于咸宁高新区的湖北奥瑞金公司,6月份新投产的饮料铝罐生产线飞速转动,切割铝板、压制成形。
“别看小小铝罐,科技含量可不低。”湖北奥瑞金公司总经理于仙超说,一般铝罐都是易拉罐,高档饮料偏好螺旋盖的铝罐,过去密封技术达不到,依赖进口。公司通过技术合作,在咸宁生产的铝罐不仅密封性能好、开罐方便,且重量减轻近一半,产品远销国外。
于仙超说,二期项目明年投产后,企业年产铝罐将达20亿个,产值超过4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铝罐基地。
咸宁市经信委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1家世界500强企业、15家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今年上半年全市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绿色产业产值增速均超过10%。
咸宁市市长丁小强说,咸宁地处长江南岸,紧邻武汉,高铁仅需半小时。温泉众多、丹桂飘香、文化多元,由此兴起的旅游养生、健康养老产业,正成为绿色产业壮大的强劲引擎。
依托赤壁三国文化,挖掘万里茶道文化,举办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去年咸宁市接待游客超过4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6亿元,增幅均超两成。全面启动健康服务业示范区建设,突出医养结合,规划容纳1万人入住,解决3万人就业。大旅游、大健康产业呼之欲出。
去灰透绿:共享绿色发展红利
“为何城市草坪现在很少见到露水?”咸宁市住建委主任孙新淼说,城市地面过度硬化,导致地表水涵养循环被阻断。必须吸取教训,突出去灰调绿,建设绿色城镇。
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咸宁市实施中心城区绿化、环城生态屏障、农村绿色家园、绿色通道景观、农田林网、湿地保护恢复等工程,打造“林水相依、林城相融、林居相倚、林路相伴”城镇环境和生态格局。
咸安区区长李文波介绍,咸宁市投入10多亿元,在城区建成20多处绿地公园,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4平方米,小区出门500米就有休闲绿地。
中部“绿心”怎么建?咸宁市委明确,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镇为抓手,提升群众幸福感为目的,无需“另起炉灶”设定指标,“绿心”建设便水到渠成。
眼下,咸宁市正按“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模式,推进50个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建设生态文化城镇带。力争7年内使全市6个县市区,全部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全民共享绿色发展红利。
以香浓鸡汤闻名的咸宁市贺胜桥镇,依托武咸城际铁路贺胜桥东站,建起特色鸡汤小镇,配套污水处理厂、美食一条街、环湖自行车道等基础设施,带动乡村旅游。贺胜桥镇万秀村从交通不便的闭塞小村庄,成为“湖北养鸡第一村”。村党支部书记陈恢志说,目前全村有80多家养鸡户,每年户均养鸡1.5万只,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村里正在开展清洁绿化,发展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