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8 11:41:3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发展目标的确定具有深远影响。在新形势下,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既要考虑生产因素、消费因素,又要更加突出经济和生态等因素,在确保产出总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效益问题,实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稳定数量。实现发展现代农业的数量目标,核心是要保障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一是以我为主。“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目前粮食已经比较稳定地实现了基本自给,但仍面临需求刚性增长,始终需要高度重视。二是立足国内。“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2014年全年进口谷物1951万吨,已经占当年国内谷物产量的3.5%,比2013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这方面趋势需要引起关注。三是确保产能。产能的基础是耕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一些耕地不可避免会不种粮食,但不能破坏耕地耕层土壤,更不能搞非农化。关键是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基本农田、保住水田和水浇地、大兴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四是适度进口。在明确国内必保的农产品品种基础上,需要研究进口农产品的品种、数量、来源、时间、方式,制定中长期规划和策略。五是科技支撑。我国单产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必须依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水平。美国玉米平均亩产是700公斤,我国只有400公斤;巴西、澳大利亚甘蔗亩产是10吨,我国仅有4吨。提高科技支撑,涉及研发、转化、推广、人才培养四个环节。关键是要发挥好公益性科研机构和企业两个积极性,从源头提高科技成果的适用性实用性。
确保质量。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更加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确保食品安全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保障,必须首先抓好。农业部按照中央要求,连续多年都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抓住产和管两个环节。在产的环节,关键是净化产地、规范生产过程、培养教育组织生产者;在管的环节,重点要健全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责任、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实现全链条可追溯,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在品种选育、种养技术、产后处理等环节应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提供“舌尖上的美味”。
提高效益。长远来看低效益的农业难以持续,必须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增加经济效益,应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注重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提高比较效益;注重应用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提高生产效率;注重提升农业的规模化水平,实现规模效益;注重引导农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发挥不同区域、不同经营模式的比较优势;注重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采摘观光休闲,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体现社会效益,要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应延伸农业链条、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增加对青少年农耕文化的教育,更好地发挥农业在吸纳就业、农耕文明体验与传承等方面的作用,让农业成为农民过上体面生活的职业,成为市民看得见田野、记得住乡愁的乐园。发挥生态效益,需要注重发挥农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正外部性。保住耕地、果园、水塘、牧场,本来就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的基本举措,需要加大力度;还应合理进行农业生产,更好地涵养水源,培肥土壤,吸收温室气体,吸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作者系农业部经管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