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刘奇

当手机成为农具之后

2020-05-07 16:23:4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刘奇

  工人从事工业生产使用的器具叫“工具”,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的器具叫“农具”。传统观念里,使用工具的人比使用农具的人显得高贵。说起农具,上了年纪的人头脑里很快会跳出镰刀锄头耧犁耙,铁锹木锨太平车。年轻人的头脑里很快会跳出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插秧机。

  今天,对于农民而言,拖拉机、收割机是农具,采摘机、分拣机是农具,而手机、电脑、无人机同样也是农具。一部手机可以预知天气,可以咨询农技,可以购买农资,也可以出售农产品,还可以遥控大田灌溉,遥控大棚温室等。对于“智能农具”可能还没有多少人想过。就农业的动力而言,如果说刀耕火种的“人动时代”是农业1.0版,驯化牛马驴骡的“畜动时代”是农业的2.0版,机械化自动化的“机动时代”是农业的3.0版,那么“AI”横空出世的“智动时代”就是农业的4.0版。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跨界、迭代、互渗、融合的边界模糊时代,“智动”时代的智能“器具”是“工具”还是“农具”已经很难辨识。“农具”的思维突破正历史性地扭转乾坤。农业将不再是一个落后的行业,农民将不再是一个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群体。

  美国每年有市值40亿美元的苹果需要采摘,苹果采摘机的准确率与人没有一点区别,但速度却能抵上数十人。2016年世界上第一台草莓采摘机的诞生更令人拍案叫绝,成熟度高的草莓人工采摘都要特别小心,但机器却精细过人,专拣成熟度达70%以上的果子摘,一点不会损坏、抓伤,速度比人快几倍。

  还有一种装有手爪的智能农具,可以把大堆的如胡萝卜、葡萄、樱桃等各种形体的农产品抓取搬运分装,这种能处理有长有短、有大有小、有软有硬、有粗有细近乎脑筋急转弯的高难度智能农具,已近乎神话。美国劳工统计局调查,美国每年受雇分拣农产品的劳动力为5.3万人,由此产生的劳动力成本为13亿美元,智能农具不仅能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彻底解放了劳动力。

  无人机这种新农具的用途已经渗透到喷药、施肥、病虫害监测、田间管理等领域,一台无人机十分钟可喷洒15亩。高光谱摄影无人机实拍的扫描图的精细程度能辨别连肉眼都看不见的虫害、真菌感染等病变植株,这对于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无疑是人工无法企及的。无人机在田间管理上的应用更是绝妙,谁偷个懒,水果套袋没做好,谁技能欠缺,果树剪枝没到位,它会立即拍照传到责任人手机上,让你重来。

  还有一种智能农具可以根据家畜家禽的活动状况、声音变化识别家畜家禽是否生病。如奶牛跛足就会使乳汁流失、生育下降等,再加上治疗成本,一头跛足牛将增加175美元成本,典型调查显示,牛场跛足奶牛发生率平均高达23.5%,全世界2.5亿头奶牛每年因此损失高达110亿美元,如果采取AI识别技术,可以及早预防、治疗,从而降低成本。

  在发达国家,科学家正在帮助农民根据各类家庭农场的不同需求,制定使用智能农具从事耕地、播种、施肥、灌溉、洒药、收割、分拣、包装、仓储等一整套全产业链的最佳方案,智能农场、智能牧场、智能果园、智能渔场、智能农产品加工车间、智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智能农具”的效用有着广阔的发挥天地。日本久保田已经宣布为应对日本农业老龄化现实,到2020年将推出“一键完全自动”的农业“傻瓜机械”,像已经过时的“傻瓜相机”那样实现“傻瓜种田”。

  有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我国各省状元中无一报考农业专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粒粮、一滴汗”,这种“务农苦、地位低”的普遍社会心态可能是才子离农、弃农、厌农的关键因素。当人机围棋大战,阿尔法狗那声划时代的“狗叫”结束人类主宰世界的美梦之时,农具的演进是到了该让我们清醒的时候了,4.0版的农具你会用吗?使用4.0版的农具比使用4.0版“工具”的人低人一等吗?拥有4.0版的“农具”还土得掉渣吗?农具的变迁使农民正结束繁重艰苦的体力劳作,从事农业将与从事二产三产一样受人尊重的时代已经到来!

  AI时代的冲击具有三性:急剧性、颠覆性和不可知性,谁都无法预测AI会怎样发展。这毫无疑问将对“智能农具”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它将继续而深刻地改变着农民的身份、农民的地位、农民的价值。在发达国家农民持证从业已成常态,农民不是谁都可以当的,中国农民的从业资格认证也只是时间问题。推进农具智能化,培育现代农民,打造智慧农业,实现乡村“智治”,应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