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8 08:42:49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北京的一些村落正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对于搬迁上楼的原村民而言,生活环境虽然变好了,但他们依然有着一种对乡土文化的怀念。
为了留住历史与记忆,不少居民正以自己的方式保留着乡土文化。在北小河河畔的金盏嘉园社区就有这样一群居民,他们修村史、建博物馆,甚至恢复了已经停办二十年的民俗活动。虽然过程辛苦,但居民们个个都乐在其中,“把传统一直延续下去”的信念,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深深扎根。
时隔20年,小车会庆典又回来了
身上穿着花花绿绿的戏服,脸上抹着白色粉色的妆,舞蹈动作诙谐幽默……为了庆祝春节,金盏嘉园第一社区举办了一场小车会庆典。数十名表演者,有的扮成公子小姐,有的扮成俊婆丑婆,随着队伍绕社区走了一大圈。小车会所到之处受到了围观居民的热烈欢迎,场面十分喜庆热闹。
小车会的表演者都是本地社区居民,今年63岁的周丽芳就是其中之一。她表示,今年能办起这个小车会,其实还有一段颇为不易的经历。“早年间这儿还叫长店村,村里每逢娶亲之类的活动都要办一次小车会或高跷会,后来离村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小车会和高跷会渐渐就组织不起来了。最后一次办小车会,跟现在足足隔了20年。”
直到去年春节,第一社区的居民得知隔壁社区请了河北的小车会团体来演出,好多人都搬着小马扎在楼前等,可小车会的队伍却怎么也等不来。周丽芳拉着几个老伙伴跑去隔壁社区看,才发现小车会的路线根本就不经过第一社区。“回来之后,好几个居民拉着我问怎么样,看着他们那盼望劲儿,我真是有点心疼。”
后来,周丽芳又仔细回忆了长店村办过的小车会,“我们办得一点不比人家差,为什么不能把老传统重新捡起来呢?”周丽芳了解到大家都有重新组织小车会的想法,就把意愿汇报给了社区,结果还得到了书记的大力支持,主动牵头为居民们置办行头,购买道具。就这样,去年9月,本地小车会队伍时隔20年再次成立,而且一下子就有三四十名居民报名参加。
作为早年的表演者之一,今年74岁的刘顺老人也报名参加了这次的小车会,几十年前的他还是队伍里的小辈,现在却已经成了参与者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对于能再次亲身体验庆典风俗,老人内心十分激动。
除了刘顺和个别几位老人,大多数参与者都没有表演的经历,社区为此还特意请了专业老师来辅导。辅导一共进行过十三次,从服装穿戴、化妆到表演,老师教得仔细,居民们学得也认真。周丽芳是小车会表演的初学者,因为表情和肢体表达比较到位,还被老师挑中扮演重要的“小姐”角色。“怎么上坡,怎么过桥,造型怎么摆,学问可真不少。”
让周丽芳感慨最深的,是老师在辅导时对学员们说的一句话,“老师说我们都是小车会的传承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高兴!我听着心里特别感动,也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周丽芳希望借着这次小车会的表演,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小车会的活动中来,“别的社区搞合唱,搞舞蹈,我们这儿的特色就是小车会。这次我们可不能再把传统丢了,要把活动长期延续下去。”
传统艺术升级,吵子圣会已赫赫有名
小车会队伍的行进,需要由负责打击乐的文场队伍配合,这次参加文场的成员全都来自另一支本地民间艺术团队——吵子圣会。
吵子圣会的带头人是张寅山,年轻时他加入了长店本地的文场队伍,也曾为早年间长店小车会打过伴奏。小车会虽然在之后一度停办,长店文场却一直保留了下来。1998年,张寅山接了老一辈师傅的班,成了长店文场的第五代传人。
虽然接过了队伍,但张寅山认为文场这种只打节奏、缺乏变化的艺术形式已经有所落后。“传统艺术想要往前发展,也得经过改良创新。”经过思考,他在原先文场的基础上加入了队形变化、舞姿和动作,并丰富了打击乐的演奏形式。换代升级后的文场,也更名为如今的吵子圣会。
在北京过去的农村地区,一直有“赶花会”的传统,各种民间的文艺团体在花会上表演献艺,场面既热闹又好看。朝阳区在2007年对区内街乡的民间表演团体进行了挖掘,恢复了历史上的“十三档”花会。张寅山的吵子圣会作为所在地金盏乡的代表,也顺利入选为其中一档。
成立吵子圣会的20年来,张寅山追求艺术创新的理念始终没变。“我经常会看电视里的戏曲、舞蹈节目,人家哪些动作我觉得好看,就吸纳到我们的表演里来。”吵子圣会的主要乐器是小镲,根据镲的外形和打击特点,张寅山逐渐开发出了“四人夺”、“中心开花”、“上下对打”等花式打法,吵子圣会的表演动作也越来越丰富。
现在,张寅山的吵子圣会已经在当地赫赫有名,在一些民间花会表演比赛上还获过奖。对于已取得的成就,张寅山表现得比较冷静。“我们的队员是业余玩这个,和一些专业的、以此为生的队伍比不了。”张寅山曾经观摩过河北一支吵子圣会队伍的表演,表演者们展现的“飞镲”绝技,让张寅山颇为震撼。“我们有向人家学习的想法,但这种动作难度确实很大,需要时间练习。”
打出名堂的吵子圣会,经常会收到其他地区企业和个人的邀请前去演出,时间久了,张寅山才发现自己的队伍很少在金盏乡本地进行表演。“这次正好赶上小车会重组,我们也想好好展示一把。”吵子圣会和小车会的活动相辅相成,随着小车会活动的陆续开展,张寅山认为吵子圣会在本地的表演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观点
村民的文化自觉,政府应引导鼓励
长店村于2009年开始拆迁,到了2013年,原村民们陆续回迁到了位于原村址的金盏嘉园第一社区。对于这群上楼居民来说,无论是小车会还是吵子圣会,都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延续和怀念。
长店村保留到今天的不仅仅是民俗表演,在金盏嘉园物业楼里,还有一个房间被专门开辟为了村史博物馆。博物馆的展区面积虽然不大,但内容却颇为丰富,墙上的一张张旧照片记录着长店村的历史变迁,整齐摆放的石磨、风车等农具则体现了过去的农耕文化。展品当中,甚至还有旧音箱、电影放映机等用品,散发着浓浓的老式生活气息。
早在2007年,时任长店村文艺干部的周丽芳就有了建村史博物馆的想法。后来赶上拆迁,周丽芳就号召村民捐出一些不用的农具和用品,作为博物馆的展品使用。到了2012年,村史博物馆初步建成,之后在布局和内容上又不断完善。“有些东西可能现在看着不新鲜,但再过几十年,北京农村都变高楼了,后人再回头看就会觉得意义很大。”
近几年,在朝阳区的政策支持下,区内许多街乡都建起了自己的乡情村史博物馆,让周丽芳感到自豪的是,长店村建博物馆的想法比区里的政策出台还要超前。除了博物馆,村民们还联合乡政府修了一本《村史大事记》,作为记载历史的文字资料留存。
村民们对于历史的“自发纪念”,让研究民俗的学者曹荣颇有感触。自去年8月起,曹荣接手了朝阳区文化委关于北小河流域文脉的研究项目,坐落于北小河河畔的金盏嘉园自然也是他的研究对象。曹荣认为,长店村变为金盏嘉园的历史过程,正是北京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村民们的身份转变成了小区居民,但他们的心里仍然认为传统的文化不能丢弃。
曹荣认为,村民们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自觉,但为了更好地保留民俗文化,政府也应该加大引导力度。在曹荣看来,朝阳区近年来不断推进的历史文脉和民俗文化研究,对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意义很大,今后也应该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在具体的政策建议方面,曹荣认为,目前政府很注重庙宇等文物的修复保护,但仍需加强对民俗生活整体的关注,“可以把各街乡比较零碎的民俗活动整合起来,以庙宇周边为场地,开展大型的文化展演,虽然不可能完全恢复过去村落文化的热闹景象,但以一定程度进行重现还是可以做到的。”(记者 莫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