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1 10:56:15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在一些地方,乡村振兴战略甫一起步,就存在跑偏苗头:乡村振兴“样板化”、建设主体“错位化”、发展取向“非农化”。这些倾向与中央倡导的战略要求是否相符?与农民群众的期待是否合拍?
据了解,一些地区的乡镇一味地追求快速推进乡村振兴,在建设项目上,不甘落后于其他地区,追着赶着修建示范点、产业园、特色镇等。然而,各地区的示范点、产业园、特色镇如同复制粘贴,“样板化”流于“同质化”。再加上部分项目发展不科学,很多项目变成了无人问津的“烂摊子”。这些现象都暴露出当下乡村振兴存在跑偏的现象。
那么,如何才能将跑偏的乡村振兴拉回到正轨呢?
其一要领悟好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样板化的示范点、产业园、特色镇仅仅是做足了面子工程,满足了当地政府攀比的虚荣心,并没有真正让广大的农民群众受益。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才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其二激活农民的乡村振兴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受益群体应当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因此,在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人翁的地位不容动摇和错位。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蕴育民力。问政于民是求发展之策,问需于民是求和谐之道,问计于民是求创新之举。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深入基层,多做调研,了解民情,倾听民意。由此制定的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才能回应农民群众的期盼,真正让农民群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