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1 15:15:57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
国家间的竞争已日益演化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长三角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该如何进一步融合发展?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中的核心城市,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24日举行的主题为“发挥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专题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带着这些问题听取了上海市政协委员意见。
在专题会议上,政协委员们也非常积极,交流现场甚至一度出现四名委员一起举手“抢”发言的情况。在2个多小时里,2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政协委员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发言内容涉及科技资源共享、创新协同、交通互联、水环境污染共同治理等诸多方面。
同时,李强也向政协委员们介绍了近期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要做的四项重点工作,即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网络,以及加强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全力推进大气和水治理。
此外,上海市人大代表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纷纷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做了相关建议。
规划先行交通互联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李强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在2017年12月6~7日,履新上海市委书记一个多月后,李强首次出访选择考察安徽合肥、江苏南京和浙江杭州,学习借鉴长三角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谋划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
1月12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苏州举行,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就建设长三角城市群、深化区域合作机制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即创新引领、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城市的定位明确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提升南京、杭州、合肥副中心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城市首位度。
而在24日的上海市政协专题会议上,李强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全面深化的阶段。”
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深化融合离不开规划,今年三省一市将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未来三年的工作重点。
上海市政协委员汪胜洋在专题会上建议,长三角一体化规划需要集思广益,公开征求各方意见,解决市场主体的堵点,了解市场主体的兴奋点。另外除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外,还需要做八年行动计划和十八年规划,长三角一体化的规划要做到2035年。
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如何让交通更加便利始终是社会关注的核心话题。
“长三角城际或者省际间的高速互连网络应该加强。我们没有办法把距离缩短,但可以通过把直线交通网建得更好,以实现更好的同城效应,加强科技人员和产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上海市政协委员、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说。
目前长三角地区交通线网密度和运量在全国同类区域已属较高,不过,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星集团执行董事、联席总裁徐晓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长三角地区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仍相对落后于本地区的经济和城市化水平,尤其在跨省区综合交通运输网路的建设方面布局也不尽合理,从而阻碍了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进程。
考虑到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徐晓亮建议,长三角轨道交通一体化需要民营经济的积极参与。
目前,长三角的同城效应在逐渐强化。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主要节点的高速铁路网络推动区域快速融合,三省一市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0.5至3小时”高铁都市圈。而随着今年苏南沿江铁路、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铁路等开建,长三角地区交通将更加便利。
科创一体化、港口协同发展
加大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协同发展,是不少政协委员的建议。
创新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安徽获批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江苏在创建产业创新中心,浙江也正向创新型省份和“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迈进。
上海市政协委员何建华告诉第一财经,如果地区间没有形成科技资源共享和一体化协调规划的机制,那么在对国家科技资源的争取以及对人才的吸引方面,可能主要变为竞争关系。有一定的竞争是有益的,但过度竞争不利于长远发展,比如各地为吸引人才转变为互相挖人才。
何建华建议,提升长三角地区科技资源共享与一体化规划配置程度,把相互竞争转变为相互协作、合作为主的关系。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以共享共建,在人才吸引方面建立协商机制,形成相互协调的人才政策。
上海市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李儒新建议,大科学装置建设具有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协同创新的驱动力。应推动上海大科学设施集群率先向长三角地区开放,并进而向全球用户开放,基于大科学装置建立区域一体化的科研机构网络,设立区域性基金,用于培育长三角高校、科研机构,实现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引领性技术成果的产出,推动长三角领域的创新发展。另外,组建在若干领域里的长三角区域产业基金,以统一区域性基金来促进创新力和产业链的有效融合,促进长三角经济的产业升级和集聚发展。
在长三角地区产业融合方面,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严伟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推进长三角港口协同机制建设。
目前,长三角港口群的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已居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内港口整合不断推进。
“省属港航企业的整合,为长三角港口协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严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由于行政区划、地区竞争等因素,长三角港口群在形成统一的发展定位、运营制度、法规体系、治理机制、对外竞争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
严伟建议制定长三角港口协同发展条例,推动长三角港口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发展机制。明确长三角港口发展规划制定的牵头部门,对港口岸线、泊位、航线、信息平台等进行统筹,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