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6 10:31:59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李自良、吉哲鹏
震后3年,龙头山涅槃重生。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鲁甸发生了。
崭新的龙头山镇昂首挺立在龙泉河畔、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除害兴利”工程完成除害目标、“消失的村庄”甘家寨重生……翻天覆地般,破碎的山川田园得到重新整治,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从废墟上恢复。
“以人民为中心”是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至高宗旨。一千多个日子里,一场以地方为主、以中央部委和全国人民为后盾的重建工程全面铺开;从应急救援到恢复重建的每个阶段,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国家动员力、民族凝聚力围绕“人民至上”全面发力。
灾后恢复重建不仅要救灾,也要补“旧账”。地震前灾区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居住在地形条件恶劣的山区,房屋破旧、交通不便,耽误救灾进度。恢复重建让灾区补上“欠账”,通过改扩建、新建公路1400多公里,打通了灾区的高速公路环线和救灾生命通道。
不是简单再造,而是高质量营建。恢复重建后,孱弱的土墙房被一栋栋钢结构房、钢筋混凝土房屋代替,零星分散在山间的农户有序向集镇集中,8800多户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实施搬迁避让,重建后的学校、医院等成为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建筑。
“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个细节上。面对地震形成的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通行做法是清除堰塞体、疏通河道即可。但决策部门创造性地将堰塞湖改造成具有人饮、灌溉、发电、旅游等多重效益的综合水利设施,为子孙后代留一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伟大遗产,也成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促进灾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案例。
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也是我国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模式的改革和完善。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建立省级统筹、部门指导、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重建机制,把自主权交给地方,将规划落到项目、政策落到基层、责任落到人,是抗灾重建胜利的重要保证,彰显出我国防灾减灾机制更加科学完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中国道路再添自信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