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5 10:14: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记者 贾佳
日前雄安新区定了三条原则,“绝不搞土地财政”“一定考虑百姓长远利益”等内容格外引人关注。不过,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不搞土地财政,哪来资金推进城市建设?征地一次性完成,农民怎么长久获益?官方的最新消息,给了这些疑问以回答。
解决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变”:变土地平衡为城市平衡,变政府争利为让市民获利,变产权少数人拥有为社会共有。雄安新区或将再造一套新的城镇化红利分配机制,那么雄安“三变” 能否突破城市发展瓶颈?
对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董少鹏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中,公众对房地产土地财政质疑声越来越高,但是回顾起来当初土地的使用权市场化对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帮助政府积累发展资金还是发挥了历史性的巨大作用。任何一项制度如果让一方尝到甜头,往往会固化这种制度,特别是让地方政府获得甜头的制度,包括卖地获得收入。
当初卖地获得收入的逻辑并没有错,关键是土地置换成财政收入之后,这个钱怎么用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既然土地是国有的,卖了土地这些钱应该是使老百姓受惠,政府通过这些资金的使用,一些大的项目也是使老百姓受惠的,也存在盲目扩大公务员的开支、福利、三公消费等,即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显然目前这些原有土地财政模式的弊端要纠正。
雄安新区是一座即将崛起的跨时代新城,用什么样的理念来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不搞土地财政指的是土地依然国有,如果是农民的土地,农民参与土地随后不断增值的收益,让国家和农民以土地作为这个城市的股东来分红,开发商就不是土地和房屋的开发商,而是房产开发商,对土地开发增值的部分,就不能完全由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来分享,而是农民、国家、房地产商分别根据不同的投入来分成。
同时要实现这些配套的政策,还需要大量的论证,需要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如何股份化,或者用什么样的定成本定收益的方式让各方面收益,这方面的制度设计还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让土地的增值不再由单一的几个方面来获益,这是一个重大的制度突破,也将是理论突破。因为在土地国有化这种大的底层制度基础之上,如何把城市建设成为大家共享的城市,而不是开发一座城市富了一些商人,以及财政通过土地的盘活,财政收入如何支配,都涉及到是不是让大家分享改革收益,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大课题,雄安新区模式一旦形成也将会在其他地区,根据不同情况逐步进行推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贾佳)
点击进入《我财经》专题
日前雄安新区定了三条原则,“绝不搞土地财政”“一定考虑百姓长远利益”等内容格外引人关注。不过,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不搞土地财政,哪来资金推进城市建设?征地一次性完成,农民怎么长久获益?官方的最新消息,给了这些疑问以回答。
解决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变”:变土地平衡为城市平衡,变政府争利为让市民获利,变产权少数人拥有为社会共有。雄安新区或将再造一套新的城镇化红利分配机制,那么雄安“三变” 能否突破城市发展瓶颈?
对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董少鹏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中,公众对房地产土地财政质疑声越来越高,但是回顾起来当初土地的使用权市场化对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帮助政府积累发展资金还是发挥了历史性的巨大作用。任何一项制度如果让一方尝到甜头,往往会固化这种制度,特别是让地方政府获得甜头的制度,包括卖地获得收入。
当初卖地获得收入的逻辑并没有错,关键是土地置换成财政收入之后,这个钱怎么用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既然土地是国有的,卖了土地这些钱应该是使老百姓受惠,政府通过这些资金的使用,一些大的项目也是使老百姓受惠的,也存在盲目扩大公务员的开支、福利、三公消费等,即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显然目前这些原有土地财政模式的弊端要纠正。
雄安新区是一座即将崛起的跨时代新城,用什么样的理念来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不搞土地财政指的是土地依然国有,如果是农民的土地,农民参与土地随后不断增值的收益,让国家和农民以土地作为这个城市的股东来分红,开发商就不是土地和房屋的开发商,而是房产开发商,对土地开发增值的部分,就不能完全由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来分享,而是农民、国家、房地产商分别根据不同的投入来分成。
同时要实现这些配套的政策,还需要大量的论证,需要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如何股份化,或者用什么样的定成本定收益的方式让各方面收益,这方面的制度设计还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让土地的增值不再由单一的几个方面来获益,这是一个重大的制度突破,也将是理论突破。因为在土地国有化这种大的底层制度基础之上,如何把城市建设成为大家共享的城市,而不是开发一座城市富了一些商人,以及财政通过土地的盘活,财政收入如何支配,都涉及到是不是让大家分享改革收益,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大课题,雄安新区模式一旦形成也将会在其他地区,根据不同情况逐步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