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3 10:57:4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高云才
不断培育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才能让双创之花尽情开放
在一个城市打工久了,学到了技能和管理经验,很多农民工都想回到家乡开拓一番“事业”。
阔别家乡10多年了,先是打工,攒了几个钱之后,就在河北流转了十几亩地,搞一些苗圃,王自周算得上一个标准的园丁。本来日子挺平顺,也有滋味,但回安徽老家看到一些土地撂荒或者产出低下,他决定回乡搞苗木种植。见到小王时,他已经在老家热火朝天地干开了。问搞什么苗木,回答说搞彩色树种,因为城市里的绿化光是绿色有些单调,必须有其他颜色的树叶,让城市一年四季都能五彩缤纷。
家乡政府支持回乡的农民工创业,并亲切地称他们为“燕归来”“城归来”。回乡农民工普遍反映,还是听着“燕归来”比较舒坦,“城归来”感觉跟乡亲们还有点生分。
从各地情况看,“燕归来”返乡创业,成事的、纠结的和不成事的,都大有人在。究其原因,返乡创业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创新更是不容易。
首先,城里学的技能,不一定都能在家乡找到创业点。有的人学的集成电路,发现靠一时激情回乡,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营生。其次,项目在家乡因地制宜,但资金很难落实。靠自己的一些积蓄和政府的补助,往往显得杯水车薪。再者,市场变化难以把握,结构调整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猪肉价格反弹,赶紧养猪,等到生猪出栏时,又逢价格下跌,经常是赔本赚吆喝。
如果不能给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一定的政策扶持和指导,如此庞大又充满活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很难有拓展的空间。
引导返乡农民工适应新需求。今年以来,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 深入推进农村创业创新,着力点就是让创业创新主体适应新需求。小王的彩色树种,就是对接了城市的新需求。只有牢牢扭住新形势下的新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培育新主体,引入新技术,组织新业态,发展新产业,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探索返乡农民工双创促进新机制。这个机制的着力点在于,为双创主体搭建创业创新的平台,同时为立项、融资、产品质量和市场流通创设便利条件。可喜的是,国家有关部委联合搭建推进双创协调机制,许多省份积极跟进。另外,农业部公布1096个农村双创园区目录,为创业创新人员提供场地和服务。这个机制的着力点还在于,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正向激励外,创业失败后生活困难人员按规定可以享受社会救助,是公共服务的一项必要延伸。
千方百计培育和呵护农民工双创主体。培育双创主体,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利用现有渠道开展双创培训,通过诸如农村双创项目创意大赛助推农村双创,让创业者更有获得感。另一方面,营造双创发展氛围,讲好双创故事。目前,黑龙江省评选“龙江最美创业农民”,江西省对获得国家和省级创业大赛奖项的创业项目奖励10万至20万元,四川省启动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双百”战略,都激励着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
“燕归来”也好,“城归来”也好,返乡农民工双创绝对不能赔本赚吆喝,只有不断培育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才能让双创之花尽情开放在广袤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