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6 13:21:21 来源:人民网 作者:蒋萌
农民工不给城里人“添乱”让人心酸
背景:6月22日,一群农民工在南京地铁站里蹲等两个小时都不上车,原因谦让着急上班的年轻人。
钱江晚报发表黄帅的观点:感动的是,相比不少人偏爱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常不考虑他人而行事,这几位农民工兄弟反而更像谦谦君子,比许多更高阶层和知识水平的人更有现代公民的修养。感慨的是,这样的新闻并不多见,这当然不是因为农民工群体缺乏这样的自觉和素质,而是外界总习惯于将其标签化,在常见的媒体报道中,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被描绘成贫困、无知、没教养的形象。这是舆论和媒体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制造的“幻觉”。农民工群体或许读不懂学院里的讲章,但他们的内心是谦卑的,带有本能的朴素和“熟人社会”习俗里对他人的关切。这个新闻里的农民工主角,对年轻人的关心或许并非源自教育的修养,而是天然的悲悯和关切。媒体在报道此类新闻,舆论在评论这类话题时,不应止于表面上的点赞或称颂,而是要理解他们为何如此,以及何以如此。只有真正从内心的关怀到位了,农民工群体才不会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类似的暖新闻也会更多地涌现出来。
小蒋随想:这样的新闻其实并不鲜见。比如,有农民工进入图书馆,会换上干净的衣服和鞋子;还有农民工乘公交车时宁可席地而坐,也不去坐空着的座位,问及原因,农民工回答自己衣服脏,怕弄脏座位。看到类似的新闻,其实让人挺心酸。很多农民工知道一些城里人对他们有偏见,嫌他们“脏”,怕他们“添乱”。农民工也有自尊心,他们或许读书少,但不等于没教养,他们中的很多人少言寡语,以憨厚的实干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以谦卑的姿态不去招惹某些傲娇的城里人。就本例来说,这群农民工蹲在南京地铁里,让着急上班的城里人先乘车,何尝不是担心与城里的上班族一同挤车会遭白眼?人人平等,说起来轻松,也很时髦,但真正将其落到实处,并不容易。在一些农民工懂得不给城里人“添麻烦”的时候,某些戴有色眼镜的城里人能不能理解农民工的苦衷、给予他们平视与尊重?
交警收黑钱“与待遇低有关”须警惕
背景: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六大队9名警员向过往司机收取贿赂,然后拉煤司机就可以插队并且免于处罚。贿赂大多是通过微信红包形式从车托手机上转发到这些警员手机里。据了解,大货车到陕西拉煤运往山西,堵车成为当地常态,也成为当地个别交警的发财门路。目前该案已由检察机关侦查完结,将提起公诉。
华商报发表杨鹏的观点:货车司机最怕堵车,可一旦交警能够在堵车当中也“有利可图”的话,岂能不乐见堵车成为常态?这是典型的借堵生财!无论是去年爆出的“河北广宗县交警夜查大货车收黑钱成风”,还是前不久爆出的“河南沁阳交警收黑钱”,“交警收黑钱”事件不断上演。在每一起媒体曝光中,一边是执法者的胆大妄为,另一边是货车司机的忍气吞声,交警能够把光明正大的执法行为,变成“收黑钱”的平台,而且,也不是短期内才有的个别行为。无论是从规范权力的角度,还是从降低物流成本的角度讲,彻底约束住“交警收黑钱”的权力任性,无疑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这需要引起更高层面的重视和关注。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是应当加强权力监督,从制度和执行上完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严厉整治执法队伍,此外,把榆林市9名警员受贿“窝案”的一部分原因,归结于“和目前大部分协警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水平不高也是分不开的”,这种来自基层交警的声音,也值得相关部门认真对待和重视。
小蒋随想:交警收贿赂“和目前大部分协警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水平不高也是分不开的”,这种说辞值得揣摩。有权不能任性,执法不能犯法,这是基本的行政常识与法治伦理。某些执法者(协警也被赋予了一定协助执法的权限)觉得自己工资待遇不高,就要靠执法权生财,甚至人为设卡搞“要想从此过留买路财”,既是一种强盗逻辑,又是在明目张胆地践踏法律、亵渎执法机关的公信力!与“钱少易腐败”一唱一和的,常常是“高薪养廉”,似乎一旦某些人拿了高工资,就能“高风亮节”。这种论调选择性地回避了某些人的“欲壑难填”,甚至在间接表达“腐败有理”。对此,社会应予以高度警惕。全面从严治党,依法限制与监督权力,已成为新常态。在此情况下,某些人还是顶风违纪违法,进一步印证了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的必要性与艰巨性。当然,公职人员与执法人员应获得合理的待遇,协警与非正式编制人员的正当诉求应予尊重,这也是维护行政与执法队伍稳定的重要一环。对某些基层政府而言,尤其要杜绝“不予财政保障,只给收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