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评论

专家:让种粮补贴发放到真正的种粮者手中

2017-02-24 11:35:29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央广网北京2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今年春耕备耕时节,鲁西北地区的不少种粮大户都出现了“毁约弃耕”现象,他们解除了以前和农户的耕地租赁合同,不再从事种粮行业。“毁约弃耕”现象的出现,和现在粮食生产效益下降有着脱不开的关系,粮食价格不断下降,当地农户对种粮前景也感到“悲观”。

  不过,最近有记者在吉林产粮大县调研时却见到了另一种场景。当地种粮大户不仅没有“毁约弃耕”的打算,不少人还计划今年继续扩大规模经营,增加耕地面积。要知道,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生产大省,现在,国内的玉米价格一直在回落,而当地的种粮大户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扩大种植面积,这是为什么呢?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种粮大户“逆势抢地”自然有它的道理,从长远看,这么做是符合我国政策发展趋势的。

  郑风田:一些种粮大户逆势抢地,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国家补贴以后要向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倾斜。规模到了一定程度,给国家交的粮食越多,国家给的补贴越多。

  第二规模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种一些比较优质的东西,一家一户没法去做。优质的东西包括优质米、优质面。

  第三规模到一定程度,生产资料,农业生产服务费用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所以,家庭经营可能比一家一户要有优势。这是一个特别明显的信号,所以在全球粮价下跌,中国的粮价也跟着跌的情况下,确实有些人要放弃农业生产,这对有些大户来说是一个机会。

  有些人“毁约弃耕”,有些人却“逆势抢地”,这样的反差的确让人很感慨。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种粮大户也会遇到优胜劣汰。郑风田表示,种粮大户是“毁约弃耕”还是“逆势抢地”,要看他们个人的能力和头脑。同时,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国家也要完善耕地的补贴政策,不要让有资质的种粮大户,因为政策原因被迫放弃种粮。

  郑风田:做品牌,拿到国家新的政策补贴,降低生产采购成本,能做到这些的都是有相当强的经营能力的农民,一般人是没有这种能力的。那些弃耕的人,可能种十亩地和种八百亩是一样的,只是规模扩大了,没有经营能力,这样的农民容易放弃。

  另外一些农民放弃可能是因为补贴政策的调整。有些地方补贴直接给种粮的人,也有一些地方补贴给原来承包地的人,有些农民自己去打工去了,把地给别人种,但是补贴还照拿,新的种粮大户承包这些地,但没有补贴,有些人就会放弃。现在有很多农民的地包给别人,但是补贴照拿,这对真正种地的人不公平。如果这个政策能调整,对种粮大户会有很多好处。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