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 10:38:22 来源: 作者:
近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十督查组在山东省多地发现,不少村民抱怨:一些“户户通”工程质量堪忧,且强行摊派群众个人出资修路,甚至有的低保户也被摊派。
从调查看,问题不少。比如,文件要求是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一些地方不仅要求村民捐钱,还发明了一个“修路钱”的概念,有的村民捐了款,但没交修路钱一样不给修路。而要求村民交修路钱,标准不一,甚至同一村镇内的收费标准也不同。交上去的钱,到底去哪了,也是一笔糊涂账,不少村民根本就没有拿到缴费凭证。即便路修好了,也质量堪忧,一些村民家门口的路成了“倒灌路”,修了还不如不修。如此一系列混乱操作,不仅没有惠民,还让村民很堵心,“户户通”工程变成了“户户堵”工程。
其实这样的操作不仅在督查组调查的平度市、安丘市、莱西市,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上集中反映的“户户通”问题,还涉及山东省济宁、临沂等多地。有的村民被强行摊派了3000多元,甚至更多。
本意想让村民便捷出行的“户户通”为什么在这些地方成了“户户堵”?表面上是形式主义、工作方式方法不当,根本上是缺乏真正为民谋事干事的情怀。如果心中装着农民,还会让本来就享受低保、生活困难的农户摊派修路款吗?如果心中装着农民,还会意气用事,谁交钱就给谁修路,谁不交就不修,让修路成为家庭条件稍差村民的一道“贫字牌”。如果心中装着农民,还会变着花样搞强行摊派,一户收几百甚至几千块钱?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事实上,《山东省推动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方案》也明确要求,有条件的村可以采用较高标准,经济实力较弱的村可以采用块石、卵石、红砖等建筑材料实施道路简易硬化。也就是说,“户户通”最终还是得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其实大部分村民对于整修家门口的路也有积极性,也愿意出资出劳,关键就在于要倾听农民意愿,有事商量着来,不搞一刀切。如果真正站在农民立场办事,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形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实施方案,村民应该会感受到“户户通”工程的实惠。
针对督查组发现的问题,有地方相关部门表示将立行立改,对辖区内“户户通”工程进行再摸底再排查,加强自查的同时,更多听取村民的意见;对搞摊派现象,发现一个整改一个。那没有被督查组督查到的地方,会不会以此为警醒呢?
其实,这类问题在当前的基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暴露的问题除了基层干部习惯于“向上看”、不注意“向下看”的作风病,还反映出村民向上反映问题的渠道不畅通、上级对下级的考核监督不严格不规范。
在这次督查中,村民一看到督查组就打开了话匣子,难道平时他们就没有怨言吗?那有诉求去哪反映比较有效,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这样的让村民堵心的工程,当地相关部门怎么没有发现,还需要督查组来纠偏?
减少类似事情的发生,还要建立严肃的问责机制。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问责一个,可以警醒一片。好政策在执行中走样,理应依规依纪依法问责那些“歪嘴和尚”,否则老毛病还会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