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9 09:40:5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牛震
近日,一段“农村大爷没带口罩上厕所被强制隔离15天”的视频,在某APP上“悄然走红”。据称,当地被隔离的人每天还要交几百元“营养费”才行。视频中老人万般无奈,一再说明“厕所就在家门口,着急才忘了戴口罩”。后来,因为舆论热议,当地也随之“辟谣”,称老人最终没有被隔离。
疫情如令,责任如山。疫情期间,实行严格出行控制,确有必要,也有实效。然而,某些个别地方或因为“过度紧张”,或为了避免担责,竟然搞成了“统统一禁了之、一封了之”的“一刀切”。就连农村大爷上厕所也成了一次紧张又刺激的“检查行动”;即使安全,却禁止农民下田、农机上路,各种防疫检查也渐渐“变了味”。这不但不利于当前防控疫情,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对于我们抓好当前的农业生产、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等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些不分青红皂白的做法,不但没有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的要求,而且本质上可以说是某些当政者的懒政行为。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春耕备耕已较往年有所推迟。春耕迟了,播种迟了,环环相扣,粮食供应就有潜在风险。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当前,要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就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召开会议,强调要保障正常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秩序;2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误农时切实做好农资保供工作的通知。这很明确,保供应就要保粮食,保粮食就得保春耕。
春耕正忙,农时紧迫。要做到战“疫”保产两不误,避免农村防疫“一刀切”问题,需要充分掌握情况、民主科学决策,谋定而后动,说到底还是要在精细化疫情防控策略上下足“绣花针”功夫。
一是精准引导。推动农业经营主体有序恢复农业生产,需要在精细化精准化上发力。针对当今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各地应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相关部门尽快出台解决办法;同时配套相关措施,尽快释放更多政策红利,提高农民参与春耕生产的积极性,把中央的利好政策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二是分类推进。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自特点和情况,加强农业生产指导服务。事分轻重缓急,针对于疫情较严重地区,在疫情解除前应尽量停办生产培训。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专业和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在线培训,指导农民科学、及时地做好春季生产。当然,专业的事最好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各地在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中应积极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重要作用,着重解决当前农业用工贵、用工难问题。
三是创新方式。要探索农资下乡进村新形式,确保春季生产有效供应。受疫情影响,今年农资产品储量虽然充足,但是“最后一公里”出现问题,最终难以进村到田。有些地方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如组织“代购队”将农民需要的农资登记下来,然后统一照单采购,这不失为眼下解决农资进村到田问题的好办法。同时,要强化农资市场监管,规范农资市场行为,打通运输梗阻;积极引导农资企业复工复产,尽快恢复产能,增加市场供应,全力为农资市场正常有序运转保驾护航。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依靠农民、为了农民,坚持实事求是,防疫保产中“一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我们遇到困难就会少一些,我们取得的成绩就能多一点。我们坚信,只有广大干部群众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在这个不一样的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才能守得了云开见月明,最终打赢这场全民战“疫”中的春耕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