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6 13:08:2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 军
甘肃省宁县南义乡焦台村是一个偏远的山村,党建工作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主导产业没有形成气候,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三年前,我担任焦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如何在这场输不起的战争中站好自己的岗、履行好自己的帮扶责任,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开启幸福生活,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三年多的帮扶过程中,我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收获良多。
找不到产业,找不准产业,往往让村里贫困群众“自己有力无处使”,渐渐失去信心,失去动力。和乡亲们交流时,他们对我谈得最多的话题、最大的期盼,就是希望加快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不能只是“输血”,让贫困村自己会“造血”,这才算是真正的“拔穷根”。
种植和养殖是农民群众千万年来的经营传统,也是最有基础,最容易突破的领域。为更好的解决产业缺乏问题,我和村干部商议确定了“3+2”主导产业计划,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立足自身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坚持种养结合的方式发展产业,将种植蔬菜大棚确定为村上的主导产业,发展绿色无公害瓜菜生产。用焦台村人的话讲“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虽然土地承包到了一家一户,村集体还是在统一规划基础上带领村民搞农田建设。经过两个多月的劳动,最终将600亩土地进行了流转,积累起了“土地资本”。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行使好所有者的职能。村民小组会议认为,对村民承包的土地先统一流转到村集体,村集体对流转的承包地进行统一规划和整理后再流转给种田大户。这样以来,既激活了土地要素,又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在调研中我认识到,随着产业扶贫的推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越来重要,该村的产业发展依旧停留在各家各户单打独斗,一些村组同时推进种植养殖,产业出现同质化现象,种养规模扩大了,市场销售难题又来了,甚至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还有一些贫困户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
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把贫困群众组织起来,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前端抓好技术支撑,中间抓好生产组织,后端抓好市场营销,通过形成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扶贫产业链条。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目前,农村普遍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缺人才等,仅靠群众自身难以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合作社可以很好的把分散的贫困群众组织起来。在驻村工作期间,我和村干部商议时,一名村干部告诉我,一些贫困群众想养猪,但养猪既缺乏销售渠道,又容易发瘟病。我建议他们寻找合作伙伴,合作社与中天公司合作发展生态养殖,统一管理运行、供应品种、供应饲料并保价回收。一年时间,贫困户获得1万元的收入。
组织群众,还要挖掘释放农村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农村电商的飞速发展正给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带来以前难以想象的变化。以前种植的草莓、西瓜、香瓜销路不畅,每年都有不少烂在地里,令人心痛。近年来,通过电商扩大香瓜、草莓,逐步打响了“宁州香瓜”品牌。去年网上销售1000多斤,农户增收1500元。经过多方考察,结合村情,用“互联网+农产品”带动产业扶贫促产增收,采取“基地+农户”的方式,让该村所有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每年都进行分红,平均每户增加2000多元收入。在蔬菜大棚的生产中,我还为周边村无法外出打工、老弱病残的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到大棚里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每天发放60元钱报酬。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产业扶贫很艰难,但只要我们找准路子,踏踏实实,久久为功加油干,就一定能让贫困群众早日端上脱贫致富的“金饭碗”。依靠劳动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作者系甘肃省庆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