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评论

乡村教育不能停留在“上学机会”上

2018-07-30 14:43:4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熊丙奇

  原标题:乡村教育不能停留在“上学机会”上

  最近,湖南新化“超级大班”挤爆中小学教室的新闻报道引发关注:教室里挤着99名学生,开学一个月后老师连名字都记不全。由于教室不足,教育局腾出办公楼作校舍。

  消除大班额,是我国发展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为此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节点,即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但从现实看,消除大班额的形势不容乐观。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指出,大班额问题还比较突出。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66人以上超大班额8.6万个,占全国总班数2.4%,其中排前三位的河南、湖南、河北共有4.5万个,占全国现有大班额总数52%。全国有56人以上大班额36.8万个,占全国总班数10.1%,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县镇。其中,湖南大班额比例为22.9%,广西、海南达到18%。

  消除大班额的难点在哪里?一些地方政府表示,涌入城镇学校的学生太多,而不管扩建或新建都需要经费和时间的投入,所以为满足乡村孩子进城读书的愿望,只有不断扩大班额。从我国乡村家庭的教育选择来看,送孩子到城镇学校读书的趋势十分明显,即便乡村有小学或教学点,也留不住孩子。这就让大班额变为至少在近期内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

  治理大班额问题,必须分析乡村家庭的教育选择。当前,中西部县镇存在城镇学校挤、乡村学校空的普遍问题。但我们要问,为何城镇学校如此拥挤,村民还是要送孩子进城读书?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小学16.70万所,下降5.98%;小学教学点10.30万个,增长4.63%。这组数据表明,我国各地都在重视乡村教学点建设,但乡村教学点对留住乡村孩子或者吸引乡村孩子回流的作用并不明显。这是叫停撤点并校,建设乡村小学、教学点的战略错误吗?当然不是,而是我国各地依旧存在的低水平维持乡村学校、教学点办学的老问题。发展我国乡村教育,不能停留在低水平维持层次,现在的乡村学校大多“弱而小”,只有建设“小而美”的乡村学校,才能留住孩子,或者吸引他们回流。

  在笔者看来,要消除大班额问题,必须转变发展乡村教育的思路,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行改革。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教育,但仔细分析其中的思路,却仍停留在给乡村孩子“上学机会”上。包括当前的社会舆论也是如此。每到暑假,就会关注大学生到乡村支教。可以说,大学生的公益行动值得支持,但是支教并非是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的方法,缺乏教学经验的在校大学生短短几个月的支教很难给乡村带来办学质量的根本提升。

  乡村孩子应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非只是上学机会。所以,发展乡村教育,就不再是办一所学校、保留一个教学点的问题。要办好乡村学校,必须进一步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主要以县乡财政为主。这种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直接导致义务教育不均衡,以及乡村教育不振。一方面,各地教育投入情况取决于当地的财政实力;另一方面,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就会把经费集中在少数学校,通过办好少数学校来展示地方政绩。我国乡村地区过去存在的大规模撤点并校,就与这一经费保障机制有关。

  城镇学校大班额,就是把所有涌入城市的学生,都“装进”原来的学校,是不大规模增加投入而解决问题的最省钱方式。因此,要化解大班额问题,必须改革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省级统筹。在省级财政统筹的基础上,对贫困地区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才能最终实现我国所有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现代化教育发展目标。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