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工作手记

创新气象指数保险 提高农业保障水平

2016-10-18 12:32:58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焦泰文 曾德云 陈军

  农业保险作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农村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年,在农业部部财务司的支持下,湖北省依托金融创新试点项目,紧紧围绕“稳粮增收保供给”这个主题,着力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创新,开展了水稻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作,在应对今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突出两大要素

  选择险种标的

  气象指数保险是利用一个或几个气象要素形成的天气指数同保险标的物产量或者损失结合起来,依据不同的指数等级进行的保险形式。

  注重粮食安全突出优势作物。水稻是湖北的优势粮食作物,是湖北省种植覆盖率最广、关联农户最多、影响粮食安全最大的农作物,从事水稻种植的农户约630万户,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200万亩左右,占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的一半。产量居全国第5位,水稻产量“靠天收”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因灾减产歉收甚至绝收的情况时有发生,水稻种植收益不确定性较大,而现行的水稻政策性保险由于保额远低于种植水稻的直接物化成本,提高水稻保障水平势在必行,因此保住了水稻的稳产高产,就保住了全省粮食生产的大局。

  注重保险实践突出已有基础。湖北是全国第一批开展水稻政策性保险的省份,2008年以来,水稻保险在全省普遍推开,覆盖面超过80%,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运用保险工具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农户的保险意识从无到有已经初步形成,专业化的水稻保险队伍已经成长起来。并且通过开展政策性保险工作,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农业、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人保、中华联合、平安等不同主体,在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进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顺畅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将水稻作为气象指数保险的标的,有利于农业保险新机制的复制、借鉴和推广,增强创新成果应用的可持续性。

  聚焦两大灾害

  科学设定险种

  高温热害和暴雨洪涝无论从发生频率还是涉及范围来讲,都是对湖北省水稻生产影响最大的两个气象灾害。

  聚焦高温热害,开发高温热害气象指数保险。本项目以热害指数的历史发生概率为依据来划分热害等级,各级的初始值作为热害保险的赔付触发值,触发值的选择原则是使实际保险赔付概率在事先预定的设计范围内,结合实地调研和保险产品设计要求,选定50%左右免赔概率作为启动赔付。今年共在8个县市区为17.28万户、102.35亩中稻保了高温指数险,费率3%。

  聚焦暴雨洪涝,设计中稻暴雨洪涝灾害保险。省气象部门在对气象灾害风险普查与区划、暴雨洪涝淹没模型和不同发育期对产量的影响等研究基础上,以易涝区江汉平原腹地仙桃市的三个乡镇为试点,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乡镇雨量站资料、洪涝灾害淹水不同水深历时灾损试验数据,综合考虑当地的排水能力,建立了暴雨天气指数公式。保险公司据此设计了仙桃市的暴雨洪涝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费8%,共计承保农户2.25万户、承保面积13.74万亩。与传统农业保险比较,气象指数保险的优点在于气象数据客观、准确,易于获得,理赔速度相对快,方便农民快速救灾,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易于控制,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农业保险中存在的核灾成本高、赔付时间长以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难以防范等问题。

  针对两大难题

  优化承保模式

  气象指数保险具有客观化、标准化和透明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化解现有水稻政策性保险的难题。

  针对收费到户难,以县或乡镇为单位实施统保。面对分散在全省广大农村的水稻种植户,再加上城乡间较频繁的人口流动,收费到户的成本让保险公司难以承受,也让地方政府不胜其烦,严重影响了政策性保险的签单进度。以湖北为例,今年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全省水稻政策性保险的签单率只有往年的60%左右,大幅下降。而依托金融支农服务创新的资金支持,加之地方政府整合相关支农资金,替农民统一缴纳保费,省去了收费难之忧。

  针对查勘理赔难,以暴雨指数值为依据实施统赔。气象灾害爆发式、集中式的发生,造成短时间内对查堪理赔的人力物力需求巨大,全省水稻种植的户均面积只有5.5亩左右,灾害发生后,多达数以万计的受灾农户,逐一现场查勘难以保证人力和时间,再加上水稻的生命性,一次查勘很难准确评估水稻的损失率。而指数保险就解决了这一难题,7月13日,仙桃市部分渍水刚刚退去,人保财险湖北公司就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暴雨指数值,启动理赔机制,将1000万元保险赔款,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直接支付到2.25万户农户一卡通账户上,便捷高效的理赔操作让拿到赔款的农户万分惊喜,实实在在的投保成效在全省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强化两个联动

  完善技术支撑

  强化部门联动。相较于传统险种,天气指数保险作为一种客观化、标准化的保险模型,更需要庞大而准确的数据来作为承保理赔的支撑。从技术角度讲,这需要农业、气象、保险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为此,我们主动与湖北省气象局、人保湖北省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集中农业、气象和保险精算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攻关,收集湖北省近20年来农业气象监测点水稻生长发育、物候、产量及结构要素的监测资料,建立了基础数据库,结合田间实验数据和多年受灾情况,开发了相应的指数测算模型,为创新险种设计完成了必要的技术储备。

  强化地域联动。由于天气指数保险的技术性较强,对开展创新试点的县市,为了保证省级专家团队设计的技术模型和路线的顺利实施,我们打破行政层级和区划的限制,建立“1+N”的定向技术服务机制,即每一个试点县市,都从省、市、县三级抽调多个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服务团队,为创新试点工作提供全方位的跟踪技术支持。

  着眼两个体现

  细化工作方案

  选点布局上体现代表性。今年我们共选择9个县市开展创新试点,从区域分布看,东西南北中各个方位都有;从气象数据看,试点暴雨洪涝指数的仙桃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发生暴雨洪涝灾害74次,其中渍涝46次,一般洪涝20次,较重洪涝6次,严重洪涝2次。试点高温热害的8个县市,出现35℃以上高温的概率达到95%以上。其中,嘉鱼县35℃以上高温年内出现15天以上的次数高达27年,出现20天以上的年份也有17年,而浠水县则分别为25年、15年。

  产品设计上体现普惠性。坚持让利与农,从低设定投保费率,减轻农户缴费负担。湖北省试点的水稻天气指数保险基准费率为3%,单位保额每亩400元。截至8月底,9个试点县市累计承保116万亩,参保农户达到20.62万户,收取保费1194万元,其中部试点创新项目资金600万元全部用于保费补贴,带动县市财政及农户自担594万元。因费率低、保额高,水稻种植户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投保的积极性明显超出预期。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厅)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