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4 09:52:48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辽宁阜新大农业发展方式的转换,从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开始。
连续3年,现代农业发展由过去的局部探索到遍地开花,再到来自省、市各方面的全方位助推,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政策支持力度之大、财政投资之多、扶持措施之强、凝聚力量之广、资本市场关注度之高,前所未有。
3年时间,全市累计完成土地流转163万亩,基础设施投入9.4亿元,带动社会资本93.6亿元,完成示范带建设面积208.08万亩,基本实现现代农业示范带4年任务3年完成的目标。连续3年大旱,全市粮食生产与正常年份相比均减少三成以上,但示范带内农民因流转土地人均实现保底收入4000元以上。同时,土地流转使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打工赚钱,农民增收有了“双引擎”。
曾经的阜新农业坐拥“富矿”却表现乏力,发展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对于阜新转型振兴大局,现代农业是根本依托之一,也是推进的重点所在。基于这样的认识,2013年末,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正式拉开大幕。
现代农业示范带是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只能因地制宜去探索、去实践。全市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制订出台详细规划,成立示范带建设领导小组,市领导包产业包项目,市直单位包乡镇;全市统一制表,逐县区逐项目区规划、分解任务,亩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整合财政、国土、农业、水利和发改等部门项目资金21亿元,还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创造宽松的贷款条件,多渠道组织资金投入;对示范带建立一套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动态管理机制……创造了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制度层面的“阜新方法论”。
探索建立与规模化生产相适应、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农业经营组织化体系,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阜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带的核心内容之一。
阜新元宝生态休闲山庄计划总投资5.8亿元,规划期为10年,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集旅游接待和生态养老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楼,完善水电路配套设施,目前已建成。“从建材业转向农业,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对农业越来越重视,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更看中的还是农业产业稳定、长远的回报。”投资人王秋艳说。
业内人士认为,工商资本转向农业“淘金”,将在客观上解决农业领域长久以来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近几年,包括引导工商资本注入现代农业在内,全市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据市工商局发布的《大数据分析报告》,到去年底,全市仅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发展到4977户,占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的4.36%,注册资本(金)达107.4亿元。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汇聚成阜新农业领域的浩浩大军,带动现代农业项目之花次第绽放。
心里装着农民,建设依靠农民,发展惠及农民,始终是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以示范带建设为纽带,阜新农业发展活力得以进一步激发,农村综合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农民利益得以进一步保护和增进。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关键。一些农民思想一时转不过来弯怎么办?“带着农民看,帮着农民算,领着农民干”,把实事办到农民心坎上。这种带看、帮算和领干的结果,是经济效益成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是农民终于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
结合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逐步铺开,彰武县、阜蒙县相续出台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实施方案,走在了全省前列。土地确权不仅是农民权益的“保护剂”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剂”,更在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兴奋剂”。
市农委主任包权说,在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中,全市一直坚持五项原则:一是坚持示范引领。突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突出新品种、新技术及集成示范;二是坚持保护耕地。严禁违法违规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严禁各种圈地和滥占耕地的行为;三是坚持突出特色。在优先发展粮食、畜牧等主要农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的经济作物、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积极构建主业突出、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各具优势的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四是坚持多元主体。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提倡新型经营主体、科研推广机构等广泛参与示范带建设,按照产业化组织形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五是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建立健全政府搭台推动、经营主体唱戏、社会各方参与的经营管理机制。这是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实践层面的“阜新方法论”。
有关专家认为,尽管该市现代农业发展快、效果好,但在建设规模、发展水平上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在创建大的名优品牌,进一步探索发展机制,尤其是在融资、农业担保机制方面有待突破。这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