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工作手记

抓技术 建机制 树品牌 蹚出一条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新路

2021-11-19 16:14:49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秦志云

  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全市537.74万亩耕地,七成以上都是“靠天吃饭”的纯旱地,是典型的雨养农业、旱作农业区。近年来,长治市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路子,聚力提升技术、构建机制、树立品牌,为长治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持续注入新动能。

  因地制宜

  技术体系渐趋完善

  长治市有机旱作农业历史悠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壶关县晋庄镇的有机旱作农业高产模式就被誉为“北方旱作农业的典范”。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长治市的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技术在实践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

  用地养地相结合。在吸收精耕细作、轮作倒茬等传统农业耕作技术的基础上,围绕培肥地力,近年来先后推广了玉米整秆半覆盖、机械化秸杆粉碎还田和保护性耕作、玉米整秆沟埋覆膜聚肥蓄水、地膜秸秆二元覆盖等秸秆还田技术,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近九成。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90万亩,耕地质量和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连续五年出台配方肥方案,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360万亩以上。大力实施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1%,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集雨节水相补充。一方面蓄水节水,以提升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和减少土壤蒸发为方向,最大程度利用自然降水;在冷凉山区推广玉米地膜覆盖,在沁县、武乡等地推广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有效促进蓄水保墒,提升粮食产量;在经济作物上推广渗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因地制宜发展水肥一体化,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另一方面躲旱赶雨,正确选择耐旱农作物品种,合理安排播种期。壶关晋庄谷子以纳水保水为中心,采取适时播种赶雨水、清垅中耕节约水、头伏搂地蓄“油水”等措施,使作物生长规律与自然降水规律相吻合,最大限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良种良法相配套。积极开展旱作良种联合攻关和示范推广,依托制种企业,开展玉米、谷子、马铃薯等作物良种繁育,先后引进推广抗旱节水良种80余个,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发展机制。在旱地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上,以工厂化育苗为方向,发展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30个,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6366余亩。两年来引进渗水地膜机械穴播等先进适用技术20余项,推广有机旱作农业集成技术模式8套,示范作物覆盖10大类47个主导品种,技术推广面积150万亩,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市主要作物品种的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农机农艺相融合。大力推广耕、种、收、防机械化装备,推进山区地块宜机化改造,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1.7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5%。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屯留区推出的农业生产“三套餐、六服务”等托管模式在全国推广。组织农药械生产经营主体、技术指导单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组织成立长治市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联盟,促进全市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推广水平提升。

  示范引领

  推广机制同步构建

  长治市是山西省政府确定的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2018年以来,启动了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特色产业示范园和示范县、乡、村创建行动,构建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有机旱作农业示范推广机制。

  打造封闭示范典型。按照“十个全覆盖”的建设标准,每年在各县区遴选有机旱作农业示范主体进行重点扶持,通过“点”上提质辐射带动全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上水平。三年来,累计实施封闭示范区建设项目8万亩,总结推广了三大类38项有机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和经营模式。在发展效益上,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封闭示范区都明显优于对照田。

  创建产业示范标杆。按照“提质一批、扩张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突出产业园区在标准制定、品牌打造和链条延伸上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出在全市创建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旱作粮食高效种植示范片、100个蔬菜(食用菌、花卉)示范园、100个中药材示范园、100个干鲜果经济林示范园、100个畜牧(水产)养殖示范园和100个旱作农业示范村(庄园),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典型。先后认定了沁县沁州黄小米等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批准创建壶关紫团食用菌等3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沁源好乐草莓等88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园;长子等5个县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平顺县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推进的格局。

  夯实区域示范基础。结合各县区工作特点,明确了2个重点示范县和10个特色示范县。沁源县等5个县区分别与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开展“院县共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整建制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沁县以优质小米、高粱为发展重点,认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2.8万亩,成为汾酒集团专用高粱生产基地。同时,还在各县区重点打造了12个示范乡镇和36个示范村,推动全市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规划落地。

  多措并举

  品牌形象日趋凸显

  近几年,长治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的重要抓手,从主导产业、标准规范、龙头带动、品牌推介等方面抓起,打造了长治有机旱作农业系列品牌。

  抓特色,强化优势产业布局。以特优区建设为引领,做大做强小米、中药材2个市域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县域特色产业,构建“一县一特色”产业布局。特别是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党参、连翘、苦参等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在太行、太岳山区建设野生药材抚育基地和仿野生药材种植,形成了百万亩中药材产业规模,被列入全省“东药材”产业发展布局。以打造山西药茶上党品牌系列为方向,科学规划“两山两网一板块”药茶产业布局,打造富民乡村产业。

  建标准,树立绿色发展导向。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结合长治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了60项易于推广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地方标准。持续开展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绿剑护农”专项行动,加大对投入品的监管,为农产品贴上绿色有机标签。截至2019年底,全市“三品”认证有效用标企业317家、产品552个,产地认证面积达到近190万亩。积极探索废弃农膜“以旧换新”和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定点回收处理机制,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强龙头,构建农企双赢机制。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2019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9家,其中,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总结推广了振东“政府引导+企业服务+合作社管理+农户操作”、沁州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多维牧业“政府补贴、企业寄养、农户分红”等带动模式。山西长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深加工产业化联合体等11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入选省级示范联合体。

  塑品牌,打造优质产品形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试点,对上市产品试行合格证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维护安全优质农产品形象。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对全市农业品牌现状进行分析策划,重点打造了上党党参、沁州黄小米、上党高粱、上党驴肉等市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个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其中,上党党参和沁州黄小米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0强。

  (作者系山西省长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