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 10:08:5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白传之
2018年8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省直机关事业单位选派1000名干部,组建“乡村振兴服务队”,本人有幸成为其中一员。2018年9月27日,我们从济南赴菏泽市曹县庄寨镇报到,开启了为期两年的驻镇村帮扶工作。集体收入最少、各项工作在全镇几乎都垫底的白茅西村成为我的重点服务对象。
乡村振兴,宜因村施策,须因地制宜。一年多的帮扶工作,让我摸到了路子,且找到了小步快跑的节奏。即:抓党建引领以提振干群信心、产业突破以点燃振兴希望、三区融合让资源潜力全开。我相信只要朝着“党建+产业”的方向前进,一定能走活致富“一盘棋”。
党建引领,提振信心
问卷调查,深度访问,手绘本村地貌地图……工作第一步,我进村入户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村情与民情,确定发展的难点、障碍。
调研中得知,白茅西村新党支部书记王吉干为二次回归村党支部。二十多年前,因村内宗派林立,矛盾重重,工作难以打开局面,他才遗憾地离职,当起了私营企业主,现已成为村里数一数二的富裕户。此次也是临危受命,被镇党委寄予厚望。
新的村“两委”由原班底加新成员组成,冲突、磨合自然少不了,刚接手的书记再次面临困难与挑战,内心出现动摇,数次产生退出的念头。我还发现,村“两委”成员中,多数人受教育时间较短,理解能力偏低,对村级党组织工作不太熟悉,对村级事务不上心,同时,党性修养偏弱,为公服务觉悟也偏低。为此,我制订了党建强化“3+3”计划并持续加以实施。
第一个“3”,是着力于党建的三个阶段,循序渐进。
调研摸底阶段。不请村干部陪同,直接敲门入户,重点听取党员、群众对原有村干部和新晋村干部的期望,了解群众对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新型社区方面的接受度、思路和建议等。谋划发展方向和要点,理清工作难点与重点。
谈心谈话阶段。与13名村干部进行一对一、一对二的谈心谈话。主要内容包括乡村振兴政策,党和政府相关要求,党员的基本素养,干部的带头作用,如何处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如何接近群众等。这样的好处是人人都有机会说真话,讲实话,沟通充分,触及思想深处,摸到村庄实情。
项目推动阶段。2019年5月,天气干旱,东鱼河干涸。在专项资金尚不到位的情况下,我敦促村干部垫资,紧急启动了两个排灌站和两眼机井项目,为干渴的草莓大棚和急速升温的螃蟹池送来了救命的水,一举解决了长期未能解决的基本农田引黄灌溉与生态补源的难题。
引水期间,为排除杂物堵塞潜水泵,村干部每隔几小时就轮流下到河水中,人工清除。路过的群众看在眼里,都为新一届村干部不徇私利,能办实事点赞。他们说:“这班人行,能干事。”
通过打井、建设排灌站,可以实现农田抗旱、应急排涝、生态治理、水景构建四重效益。根据估算,2019年,全村灌溉受益玉米地超2000亩,亩均增产近一倍,约500斤以上,全村共增产100余万斤。在与群众接触中,我多次听到对村干部的夸赞。
第二个“3”,是着力于落实三项学习,综合提升。
学习党章党规,提高党性修养。主要结合每天的“学习强国”进行,我与村干部一起学习和讨论,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探讨他们提出的问题。村干部只拿很少的工作补贴,面对白茅西村近四千人口,工作量大,经常要晚上开会研究村中事务。若没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和觉悟,工作很容易陷入被动应付。
学习乡村振兴政策,提高认知水平。及时把有关乡村振兴的文件通过村委会微信群转发,如土地流转、宅基地“三权分置”、设施农业法律法规等。引导村干部不能只顾眼前,更要考虑未来村庄长期发展,要认清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和发展的历史机遇,产业发展方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自然资源利用与高效农业技术的运用,“新六产”的产业链开发与价值倍增关系等,以便他们能够理解综合性项目的开发与落地。
学习先进典型,亲眼看一看新发展理念的现实成果。如参观古营集镇新型社区、设施农业产业园定陶金硕公司、七一社区党建、东明县玉皇庙村田园综合体等。通过实地考察,提高他们对社区党建、物业管理、互联网应用、高效经济作物等村级事务的理解与处理能力。
通过党建强化“3+3”计划,白茅西村“两委”成员自信心大长,群众的信任度大增。这为后续的项目谋划与落地提供了扎实的组织保障。
产业突破,三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讲,“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设计落地项目时,必须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起到杠杆作用。因此我把省拨付的专项资金,尽量不用于纯投入、无产出与消耗性的基础设施上面,而是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建设新木艺共享车间等有直接收益的项目上。
调研期间得知,白茅西村为典型的空心村,估算闲置的各种土地有上百亩。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和谋划分析,结合新型社区建设规划,我提出了多种资源融合的“1+2+3”综合开发新思路。由点及面的思路,推进了县镇规划部门开始了全村全域规划,把周边土地连片变更为建设用地,猪场外迁后,恢复林地性质,建设苗圃。
“1”是激活一块闲地。在参与“乡村振兴服务队”工作中,我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点要放在科学谋划上,重心要放在盘活资源上,乡村最大的资源即是土地。村西北角有一块闲置的残次林地中,面积约37亩,坑坑洼洼,还有一条水沟,两岸杂草横生。周边分布有养羊场和两家养猪场,雨水将畜粪冲进水沟,臭不可闻,成为本村的“龙须沟”,早就引发村民不满。从这块林地入手,开展综合施治。
“2”是建设二个园区。一是规划了“新木艺产业园”。投资85万元,在已有的小块建设用地上,建设1座可共享的标准车间,公开招租,既解决新型社区建设(一期工程)中拟拆迁户的家庭作坊搬迁厂房问题,又可以引进小型手工木艺加工户入驻。二是规划建设“新六产实验园”。着力解决现有设施农业水、电、网、钱四个难题。先前的水利设施为大棚常年用水提供了保障,同时,协调解决了承包户宽带入棚、照明用电改农用电的问题,为发展电商的鲜果配送打下基础。协调农商银行人员上门了解情况,给予优惠资金贷款支持,如“党员贷”项目等。
“3”是实现三重收益。一是增加了就业,提升村民收入。两个园区约55亩,预计将新增就业20人以上,年增加收入4万元以上。同时,可拉动休闲游园采摘、农家乐餐馆服务,为体验式农业提供实验田。二是增加村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预计“新木艺产业园”1号车间增加收入12万元以上,“新六产实验园”年增加收入5万元以上。三是获得生态效益。通过深挖坑塘,平整土地,利用先期建成的排灌站与2019年新建的七个涵闸引入黄河水,彻底进行水体治理。工程完工,黑臭淤泥将变为有机肥料,污染水体变为有源活水,促进两岸绿化、美化。养殖场的粪肥提供给栽种十多种乔木和灌木的大棚,为下一步全村新型社区建设提供苗木,初步形成有机循环绿色农业新路子。
通过一个个局部小项目的实施,重新点燃起群众对村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调研显示,群众对村干部的好评度持续提升。美好的蓝图正徐徐打开,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助力撬动了多年原地打转的村庄状态,白茅西村正向着既定的乡村振兴大目标稳步前行。
(作者系山东省派曹县乡村振兴服务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