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工作手记

“微田园”记事——由浙江衢州“一米菜园”想到的

2020-07-31 10:09:50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 董进智

  听说,“一米菜园”在浙江衢州火起来了!报道称,衢州掀起了“菜园革命”,破解了农房整治利用难题,盘活了乡村经济,有颜值能赚钱,乡村有美景、农民有收益……

  的确,“一米菜园”是个好东西,而且富有诗意,在四川乡村比比皆是,我们称之为“微田园”,早已成为四川广大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微田园”是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取的名,命名地在绵竹市清平镇。应该是2012年5月吧,我去清平调研新村建设,发现村民房前屋后和新村内部其他可利用空间中,布满了一个接一个的小菜园、小果园,小的只有几厘地,大的一般也不过两三分,被称着“微田园”。我认为,这是新村建设中的否定之否定:先是照搬城市小区建设做法,用花花草草替代了菜园子;现在,重新审视乡村,菜园子又以“微田园”名义回来了。“微田园”既方便农民生活,又优化土地利用,还让乡更美。于是,我开始总结、宣传、推广。

  应该说,“微田园”的推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基层干部、规划人员、工商资本,总有一串串的反对理由,说农村要城市化,农民要过城里人那样的生活,让农民在房前屋后种菜会污染环境,还是种花种草好看,为什么只有城里人才能种花种草,等等等等。但是,农民喜欢种菜,脸盆大大块也要丢几粒蔬菜种子;市民乡下也羡慕农民的小菜园,有的把屋顶、阳台腾出来种种适宜的蔬菜。结果,在一些地方曾经出现这样的博弈:老百姓在花台、草坪里面上葱葱蒜苗,乡村干部看到了就组织人去铲除了,老百姓又种上,又被铲掉,还影响了干群关系。

  有一次,我去某县调研,在当地推荐的一个新村建设点,看到村民门前花台上种的花草,便向主人家了解情况。没等主人家开口,当地农办的负责人就抢着说,老百姓要求种点花草。我还是坚持听听主人家的意见。主人家先支支吾吾不好说,后来我说如果没有建花台,让你们自己考虑,你们是种花种草还是种点萝卜、白菜呢?她说,当然宁愿种点菜喽,还想栽几株果树。另一次,我去某县蹲点调研,住在一个新村聚集点。当我介绍了“微田园”之后,村干部听进去了,有的村民则连夜把门前的花台改成了菜园,也有村民打起了公共草坪的主意。

  “微田园”也演绎了许多有趣的故事。都江堰市鹤鸣村的一个聚居点,公共区域内凡是能种菜的地方都分到户头,让家家户户都拥自己的有小菜园。为引导大家把菜地种好,他们定期组织住户开展品种优、管理优等“五优菜地”评比,不仅把菜地搞好了,还增强了村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了自我管理。崇州市群安村,把公共地带种的草坪,划才小单元,出租给聚集点的村民,一次性收了数万元租金,用于公共管理。大竹县长乐村,把菜园子同环境卫生挂起钩来,每家每户拥有一块小菜园,同时承担一个区域的卫生。在长乐村,没有一个保洁员,但任何时候去,都看不到路上的垃圾。

  难忘的是,2012年8月,我参与筹备的四川召开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现场会,倡导农民在房前屋后、前庭后院种植瓜果蔬菜,让乡村蛙鸣鸟叫、瓜果飘香、鸡犬之声相闻。有点遗憾的是,在会议文件的修改过程中,把我写的“微田园”三个字误删了。但是,大会上对“微田园”内容的描绘,现场对“微田园”的参观,不仅引起与会人员的热议,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记得那段时间,网上对“微田园”是一片点赞,好评如潮。

  会后,《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组织了对“微田园”的系列报道,所有点位都是我推荐并介绍的。《四川日报》系列报道的开篇《“微田园”:新村建设所指向》是原《四川日报》记者许静采访我、和我一起讨论之后采写完成的专题报道,发表在《四川日报》2012年10月12日的头版头条。若干专题是《四川日报》资深记者邹老(邹渠)采写的,均发表在头版。系列典型报道之后,邹老约吕火明教授、郭晓鸣研究员、蒋远胜教授、陈涛高工等专家和我,于2012年11月27日在《四川日报》头版组织了一个《铺展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新画卷——专家热议“微田园”建设》的“圆桌”讨论。

  与此同时,《经济日报》四川记者站钟华林站长与我商量,做一次“微田园”专题报道,我负责推荐点位并介绍有关情况,钟站长亲自采写。2012年10月29日,《四川让农民乐享“田园新生活”》发表在《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其间,新华社在《国内动态清样》《内部参考》《瞭望》发表的关于四川新村建设的专题报道,都写到了“微田园”。其中2012年10月30日,《瞭望》新闻周刊刊发的《四川兴起新“乡村建设”》写到:“四川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处长董进智说,‘微田园’就是新村建设中既让农民过上现代生活但又不孤立于农村的具体体现。”

  为推广“微田园”,我们除了组织宣传报道,把它写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关文件、《四川省新村建设指南》、《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办法》、《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等相关规划办法、导则外,还于2012年11月专门组织录制了“微田园”光盘,发送到各地,让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知道“微田园”是什么、好在哪里、怎么去做。之后,“微田园”成为四川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典型模式“小组微生”即“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了四川省土地整治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

  2013年3月初,我的《“微田园”彰显农村特色》一文被中央农办《农村要情》印发,得到了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安徽省委张宝顺书记及分管副书记、科技部一位副部长等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韩部长除了一大段批示,还有多处批注,以及若干横线。韩部长在批示中肯定“微田园”“做法好、路子对、带有方向性”。《农村工作通讯》《人民日报》先后转载了我的短文。《农民日报》《农村工作通讯》组织了“微田园”专题报道,《农民日报》记者阮蓓写的长篇报道《“微田园”闪亮四川新农村》发表在《农民日报》2013年4月19日头版头条,还配了评论。中央电视台7频道先后摄制了两个专题片,后一个叫《美丽乡村新田园——微田园》,是陈清教授和任庆帅老师做的,2016年3月23日首播,足足半个小时。

  2014年2月底3月初,《人民日报》四川分社副社长刘裕国采写的关于四川幸福美丽新村的专题报道《四川 产村相融幸福提速》,发表在《人民日报》2014年3月3日头版第二条。紧接着,4月中下旬,时任中央农办副主任唐仁健率调研组来四川调研城镇化进程中的新村怎么建。在调研报告中,唐主任一行充分肯定了“微田园”的理念和做法,认为“小组生”(当时“微田园”还没有成为“小组微生”的独立部分)“微田园”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返璞归真,可能是未来新村的理想模样。

  2018年2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视察,肯定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及其“小组微生”建设模式。随后,3月上旬,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乡村振兴专题研讨班,组织了三个教学案例,“微田园”便是其中之一。“微田园”案例主要对都江堰市的鹤鸣等村进行了深入剖析,题目是《“微田园”如何谱写大乐章?——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乡村振兴模式探索》。该案例是国家行政学院张孝德、惠双民、高宏存教授做的,我参与了实地调研的全过程。

  从乡村振兴的角度看,“微田园”也能给我们诸多启示。前两年我在各种干部培训班中反复讲三条:一是充分尊严农民意愿;二是彰显乡村价值;三是小菜园,大作为。其中前两条得到了“微田园”教学案例的采纳,第三条也体现到了案例的内容当中。

  末了,我还想说的是,“微田园”的故事说明,乡村振兴,创造在基层,力量在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当中,乡村振兴的指导者、推动者应当常去乡间小路走一走,见微知著,边走边发现边总结边推广。这样做下去,才能有序推进、从容建设。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朱梓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