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4 10:14:02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李亚楠、孙正好
新华社西安12月24日电(记者李亚楠、孙正好)“我小时候每天数着离过年还有多少天,就等着过年能吃上一口白面馍。而如今,我们追求吃得营养和健康,国产的种子出了国门,上了太空,这是我40年前不敢想象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事玉米育种研究的教授薛吉全说道。
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被誉为“中国农科城”,是我国种子研发推广的重要基地。改革开放40年来,育种专家们“深练内功”,通过数十年的科研攻关,让一粒种子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论斤卖到按粒卖;从自产自销到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映射出我国种子产业的不断优化和种业技术的不断革新。
从事小麦远缘杂交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吉万全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小麦每亩地年产量不到300斤,交了公粮后根本不够全家9口人吃。而如今,他带领的团队通过将小麦与稀有野草杂交,已经研发出6种通过审定的新品种,平均年产量能达到1000斤至1200斤。
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对粮食要求“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这也促使种子研发技术不断提升。“80年代90年代搞小麦育种,主要看产量和抗病抗倒伏,现在都追求优质和健康,近几年通过航天育种不断改进的彩色小麦,包含微量元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就很受老百姓欢迎。”吉万全说道。
种子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也得益于国家种业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徐永林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1979年在国营种子公司任职,2000年开始创办自己的公司,借助国家倡导的产学研一体化政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目前他的公司已经成为陕西重点龙头企业。对于种业技术的不断革新,他深有体会:“以前农民种玉米的时候,一穴撒四五粒才能保证一颗发芽,如今基本上一穴一粒就够了,所以我们的种子不再是以前的论斤卖,现在都按粒卖了!”
花香自有蜂蝶来,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国产种子也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我们国家的玉米育种技术,与国际相比,已经从跟跑、并跑发展到现在有些领域占据领跑位置,国产种子在气候条件相似的中亚、东亚等国家很有竞争力。”薛吉全说道。
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总裁田建州告诉记者,国产部分小麦种子和番茄、洋葱等蔬菜种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受欢迎,杨凌示范区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建立了示范园,吉万全团队的几个小麦品种这两年已经在这些国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