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有文化地拍马屁:怎样赞颂但又不黑领导

2016-11-14 13:31:07       来源:    作者:

 兰州大学是我的母校。兰大的前身是甘肃法政学堂,学堂创建于1909年9月17日,其背景是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推行新的学制,许多省用来乡试的贡院纷纷改成新式学堂,后来成为该地最高学府的前身。如河南贡院与河南大学,四川贡院与四川大学,云南贡院与云南大学皆是此种承继关系。甘肃法政学堂亦是在甘肃贡院里兴办的。

  有清一代,甘肃贡院是修建时间最晚、存续时间最短的一个贡院,这还得归功于收复新疆的陕甘总督左宗棠。

  康熙二年(1663),甘肃从陕西划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省。但到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前,甘肃一直没有自己的乡试场所。陕西和甘肃的乡试考场设在西安,甘肃的生员(包括今天的宁夏、新疆东部、青海河湟地区)如果想考取举人,必须跋涉数千里前往西安应试,路途中又不太平,于是许多甘肃生员干脆放弃了乡试,这当然严重制约着甘肃的人才脱颖而出。同治年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看到这种状况后,立即上书清廷,请求在兰州设立贡院,朝廷批准后于光绪元年(1875年)甘肃贡院落成。而大清近三百年,安徽省的生员一直还得去江苏的省会江宁参加江南乡试,没有自己独立的考场。

  甘肃贡院至今尚存“至公堂”,取选拔人才首在公正之意。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陕甘总督的谭钟麟,再次扩建了甘肃举院,这给当时甘肃士子参加乡试带来了更大的便利。谭钟麟,湖南茶陵人,他有一个著名的儿子谭延闿,书法精美,是清代的翰林,民国的行政院院长。和谭钟麟搭班子的是同乡兼同姓的湖南浏阳人谭继洵。此人在户部当了十七年的官,左宗棠规划收复新疆时,奏请朝廷派这位财政专家来西北做后勤工作。他有一位更著名的儿子——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谭嗣同。

  谭钟麟任总督时,谭继洵是甘肃布政使——相当于管财政、民政的常务副省长。他在位于兰州萃英门的甘肃贡院题写了一副楹联:

  边塞起风云,喜紫气东来,会有輶轩随雁度;

  苍生盼霖雨,问黄河远上,此中多少化龙才。

  上联说的是自同治年间开始,西北非常不平静,陕甘内乱,阿古柏盘踞新疆。有幸紫气东来,这是称赞左宗棠来主政。“輶轩”是古代使臣坐的轻车,谭继洵自谦跟着左公一起来西北做事。

  下联说的是老百姓盼望甘霖,而甘肃有了独立的贡院,那黄河远上,会涌现多少跳龙门的人才呀。

  谭继洵进士出身,有才华,但一生谨慎(可能和他长期在户部有关),没想到生了个那么大胆的儿子。这幅对联有气势,典雅而贴切,而且拍自己上司兼恩公左宗棠非常到位,一点也不肉麻,很有文化含量。

  左宗棠平定陕甘内乱,收复新疆,在兰州等地兴办洋务,其功勋后人景仰,历史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此公出身举人,没有考上进士是他一生的痛点,所以对考上进士特别是入翰林的人比如同乡好友曾国藩,嘴上很不服气。因为这种心态,他大权在握时,很喜欢听士大夫的奉承话。——这也是人性弱点,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多数人未能免俗。

  当时歌颂左宗棠功业的诗文很多,最著名的一首诗至今许多人能背诵:

  上相筹边未肯还 ,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赞颂了左宗棠带领湖湘子弟兵收复天山南北,并沿途植柳。至今“左公柳”仍在。诗的作者叫杨昌濬,字石泉,号镜涵,别号壶天老人,晚清军事将领,湘乡县神童乡(今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西阳镇)人。他工诗词书画,博学多才。太平天国起事后,他先着曾国藩办团练,后随左宗棠征战南北,有《从军日记》和《五好山房诗稿》存世。此公如此称颂左宗棠,除了左公的胆略、功业确实让人佩服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和谭继洵一样,左宗棠对杨昌濬也有知遇之恩。

  杨昌濬跟着左宗棠收复太平天国占领的浙江,后来积功升任浙江巡抚——这可是个肥差。但这人太讲哥们义气,重同乡之情。许多湘军系的人在浙江担任知府、知县等大小官吏。在他当巡抚时,余杭县发生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知县葫芦僧判葫芦案,刑讯逼供,认定杨乃武是杀人犯,判了死罪。杨昌濬对部下包庇。这案子一直打到朝廷,满族亲贵特别是慈禧太后、醇亲王本来担忧湘军势力太大了,便借此打压湘军气焰。于是冤案昭雪,一大批官员受到处理,杨昌濬也被革职,回老家闲居。时在光绪元年(1875年)。

  但杨昌濬没闲几年,又出山了。老上级左宗棠奉命经营西北,规复新疆。光绪四年四月,左宗棠以事务繁杂,帮办刘典因病求去为由,遂上奏清廷,调杨昌濬代刘典主持后路军政事务——其实就是做左宗棠的总后勤部长。朝廷焉能不准?于是,杨昌濬到了西北,从四品官开始重新起步,一直做到了陕甘总督。

  对于左宗棠的关照,杨昌濬自然感恩戴德。他这首诗是发自肺腑的称颂,所以读起来情深意切,意境高远,决非专为拍马屁的奉迎之作。

  谭继洵、杨昌濬这种有真情感、好文采的赞颂之作,留给后世的是佳话;而那些肉麻粗鄙专为拍上级马屁的作品,起到的可能是“黑领导”的反作用,只能留下笑柄。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