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评论

候任总统特朗普: 第一个网络时代的美国总统

2016-11-14 10:32:21       来源:    作者:

 2016年11月的美国总统选举,将地产商人特朗普,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变成了候任总统特朗普。尽管心灵脆弱饱受冲击恪守政治正确的希拉里支持者们,还难以从情感和行动上面对这个事实,还在CNN等媒体直接或者间接、明示或者暗示的支持、鼓励下,通过焚烧国旗等方式持续的行使着自己的民主权利,但总体上看,候任总统特朗普将比较顺利的通过宣誓仪式,最终正式转职成为美国总统,进入白宫,执掌全球最具权势的岗位之一。

  本文要从互联网与美国总统选举的视角出发,分析下这个堪称空前的,第一个,网络时代的美国总统。

  有人可能对此持不同意见,因为在特朗普之前,先有奥巴马,后有希拉里·克林顿,都似乎运用网络方面有所建树:奥巴马参选总统的2008年,一曲旨在推销医保方案的《奥巴马宝贝》燃爆YouTube社区,破百万的点击率将奥巴马推上总统宝座的同时,也将互联网总统的头衔按在了他的头上;2008年与奥巴马同台德比最后首度惜败的希拉里则在之后入主国务院,凭借强势作风在奥巴马第一任期内成为专职美国对外战略的强势国务卿,同时在任期内首创“互联网自由”概念,推进“互联网外交”,从突尼斯、伊朗、北京再到北非的开罗、的黎波里,从华盛顿扔出去的互联网外交回旋镖搅动全世界的春水,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但这两位比起特朗普来,都算不上真正的网络时代总统,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对运用互联网,是“新瓶装旧酒”的典型:《奥巴马宝贝》是花了数百万美元,招募了好莱坞专业导演,拍摄数百小时的素材带,然后剪辑成为几分钟的短片,最后再挂到YouTube上去的,这相当于职业运动员隐姓埋名参与了城市马拉松的业余组比赛,然后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希拉里主政时期推动“互联网外交”,是冷战时期和平演变战略与新媒体技术的粗暴组合,对形式化创新有偏好的希拉里,和具有冒险精神的30多岁小伙子如埃里克·罗斯、科恩等的组合,贸然间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开始确实效果不错,横扫突尼斯、埃及如卷席,到了利比亚就弄得有点下不来台最终还是要靠传统的军事干涉来解决问题,至于叙利亚的画面就已经无法直视了,再稍微一做长时间的观察,互联网外交就根本已经成为了某种被人为冷却的禁忌,因为在那被希拉里团队用希拉里版互联网自由浇灌过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起来了名为原教旨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鲜艳花朵,如罂粟般美丽的花朵,散发让美国头疼不已的光芒。

  相比他们而言,特朗普更像是名副其实的首位网络时代的美国总统:借助以推特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特朗普突破了传统美国选举政治观察中,募款金额和最终结果成正比的“金钱魔咒”,整个选举,希拉里总计筹687,261,894美元,支出609,113,236美元,特朗普募款306,930,980美元,支出285,570,781美元;此前,在共和党内初选时,出身名门的杰布·布什同样在募款总额上远远领先于特朗普;但最终,因为能够在新媒体上制造话题,无需额外花费金钱购买媒体时间和版面,凭借这种娴熟的应用,特朗普赢得了选举。

  借助新媒体平台,特朗普实现了非常规的动员,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沉睡选民,然后结合希拉里阵营过于迷信新技术和精英分析框架,实现了打碎绝大多数主流媒体眼镜的帽子戏法。2016年中旬,日裔美国学者福山曾经在Foreign Affairs杂志上撰文,对美国2016年选战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一分析显示,共和党民主党此前惯常的选举策略,是在稳住各自白人选民基本盘的基础上,竞争数量相对较少,但活跃度高、投票一致性强的关键少数团体,包括非洲裔、拉美裔以及边缘的LGBTQ群体。但这种竞选策略很快异化成无视白人选民基本盘,以关键少数群体为全部目标的策略。在2016年选举进程中,特朗普以非同寻常的方式,通过较少受到精英化的编辑团体依据“政治正确”进行过滤影响的新媒体,与被建制派精英的选举游戏遗忘的美国白人沉睡选民群体。这一群体在新媒体以及线下,在传统媒体以及民调的探测范围之外,实现了有效的动员,进而在摇摆州,帮助特朗普实现了出人意料的大反转。

  相比特朗普,希拉里本人及其竞选团队,过于沉溺于技术层面的新媒体,无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长期事实上存在“政治正确”,无形中变成了一种“审查过滤标准”,民众的真实需求,美国社会发生的真实变化,被挡在了外面;因此,尽管有谷歌、脸书公司的精英支持,尽管有互联网外交与新媒体动员的口号挂在嘴边,尽管有科学、理论、精致、标准的模型用于分析,但在一个不遵守同一套形式化游戏规则的对手面前,在毫不留情的现实面前,希拉里被证明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符合网络时代要求的美国总统。

  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对美国,对世界,可能都是一个现象级的转折点;至少,这个看似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