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

陈凤英:“北粮南运”涉及国家安全 政府应有战略考量

2017-02-15 10:36: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记者 袁晓芳

   据《经济日报》报道,随着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北粮南运”格局已悄然形成。全国每年的粮食流通总量近2亿吨,其中一半左右是“北粮南运”。

  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的转变,只用了短短几十年。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两湖、两广”“江南鱼米乡”“蜀地天府国”等传统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贡献率逐年下降,东北三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和粮食输出地,东南沿海各省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和流入地。据了解,目前广东省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2%,是全国第一缺粮大省,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居民口粮、大部分的饲料及工业用粮均需从省外调入。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陈凤英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这种改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结果,为什么南粮北运变成北粮南调?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南方发展快,浙江和江苏本来是鱼米之乡,但是现在它们工业化、城镇化以后土地在减少。最关键的人均GDP已达到一万美元,所以不管是两广也好,两江也好,南方的发展比北方要快,尤其是在城镇化上。城镇化很多土地可能荒废了,所以一号文件要解决闲置土地的问题,就是因为那边有很多人进了城,但是土地依然还是他们承包,所以经营权和承包权要分开就是这个问题。

  现在提出北粮南调怎么通过市场化?目前全球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粮食供应是过剩的,比如浙江它很多粮食过去愿意从东南亚地区进口,甚至从美国进口,因为海运价格并不高,但如果是从北方调过去的价格反而贵,这里面市场化的同时,政府要在运输线上,运输的畅通上发挥作用,要让北方的粮食可以很通畅地运到南方且价格不贵,要比进口价格低。

  另外,必须要市场经营,实际上市场经营就是运输公司必须是现代化的运输公司。还要从公路和铁路来考虑,因为铁路在中国现在已经非常畅通了,除了节假日外,铁路还是空的,那么铁路的运输也是可以考虑的。北粮南运已经到了关键时期,现在还要讲粮食安全问题,国际粮食供应本身就有价格竞争,它的价格是低的,从南方城市来讲它愿意进口,尤其像上海,它的进口海港很好,浙江广东也是一样。从政府来讲一方面市场化运作,另外一方面还要有一个工程安排,也就是使北粮顺利运到南方,但是价格不要上涨。外边进口要有一定限制,这个限制WTO是允许的,因为有一个补贴,是允许农业补贴,如果我们放开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还是要两条路走,一个是市场化经营,另外一个像工程一样重视它,使北方种粮也可以拿到好处,南方吃粮也有保障。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