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观点

用“六大思维”解决脱贫攻坚三大问题

2019-07-05 17:40:39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

  习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现在急需脱贫的对象,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都是需要下大力解决的“硬骨头”,急切需要进行分析研究和有效解决。“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这“六大思维”把握了事物普遍联系、矛盾运动、永恒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性思维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学运用和创造性发展,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鲜明理论品格,对于我们解决脱贫攻坚关键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期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树立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充分认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重要意义,解决好干部思想松劲懈怠的问题。战略思维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对于精准扶贫,有的干部认为这是一项工作、一项任务,停留在这种认识往往导致遇到脱贫攻坚困难任务就像其他工作一样,会出现消极抱怨,知难而退,存在畏难情绪。再加上长时间的脱贫攻坚工作让不少干部感觉计穷力竭,容易出现思想上的松劲懈怠。究其原因是政治站位没有到位,没有把脱贫攻坚置于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认识和看待。

  同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要求、底线目标。为此,我们要树立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加理论研究的深度和观察社会的时间跨度。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高度来看待脱贫攻坚,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在新时代的伟大意义,充分认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以党性宗旨的政治高度和民族意识的纵深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下力气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切实提振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提升主观能动性,积极为这项伟大的事业贡献力量。

  树立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正确处理好脱贫攻坚与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解决好扶贫工作局部与全局的问题。具体到扶贫工作,要做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就要正确处理好脱贫攻坚与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而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脱贫攻坚具有紧迫性、突击性和局部性等特点,乡村振兴则具有持久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动力。我们要做好统筹协调,围绕扶贫,而不局限于扶贫,将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之中。

  要实现两者的有机衔接,还需要树立创新思维。创新是第一动力,要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培育乡村创新人才,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实施创新,才能让脱贫攻坚战关键阶段取得决定性进展,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逐步实现。要将脱贫攻坚与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村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构筑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树立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筑牢“两不愁三保障”保护网,解决好稳定脱贫的问题。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尊重市场规律,实现真正脱贫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民营企业、社团组织等社会力量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不断巩固脱贫攻坚大格局。筑牢“两不愁三保障”保护网,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社会合力是决胜之要,必须集众心、聚众智、合众力,打出“组合拳”,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构建上下联动、横向联合、各方联动的扶贫工作机制。要加强制度建设,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制度建设与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机制,防止脱贫后返贫。要帮助社会力量克服扶贫工作的实际困难,大力扶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发展,想方设法为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渠道,切实筑牢“两不愁三保障”保护网。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