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消费

中消协:一半以上农贸市场存在假冒商品

2018-11-01 10:25: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中消协31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集贸市场“三无”产品、假冒产品、伪劣产品等问题比较突出,假冒产品涉嫌违规发生率为56.13%,“三无”产品涉嫌违规发生率为47.10%,伪劣产品涉嫌违规发生率为27.74%,过期产品涉嫌违规发生率为17.42%。

  所以,不是农村消费者爱用拼多多,而是他们在线下很难买到真货正品。“一方面,农村集贸市场管理方和经营者由于商品质量管控不严,商标品牌保护不力,经营行为约束不够,任由大量假冒伪劣和三无产品充斥市场,农村消费者难以购买到优质商品。”中消协商品服务监督部皮小林主任认为,另一方面,农村消费者长期在农村消费生活,商品服务知识相对欠缺,辨假识假能力相对较弱,消费维权能力不足,容易受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宣传误导。这些,都导致了农村消费市场质量堪忧,急需改变。

  农贸市场一半以上有假冒伪劣三无产品

  本次调查选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81个地市/区的农村集贸市场进行调查体验,最终实际体验155个农村集贸市场。

  调查发现,农贸市场最严重的是假冒产品问题。在155个被体验的农村集贸市场中,调查发现87个市场存在涉嫌假冒产品,涉嫌违规发生率为56.13%。涉嫌假冒产品主要存在于衣服、鞋袜等商品类别。例如,黑龙江绥化的四方台农贸市场销售的阿迪达斯服装,商标标识不规范,做工粗糙,与品牌官网标识正品差异较大。在广西北海乌家市场发现的puma休闲鞋,没有详细材料构成以及等级标识等信息,官网查询无此类。在广东中山大同农贸市场,调查员还发现了一种六神杀虫气雾剂,在六神品牌官网的产品种类介绍中并未发现该系列杀虫气雾剂的产品信息,疑似仿冒六神品牌,欺骗消费者。

  有的商品不愿意假冒品牌,也懒得费力弄自己的,干脆裸奔。调查发现73个市场存在“三无”产品,涉嫌违规发生率为47.1%,发生概率较大。涉嫌“三无”产品主要存在于衣物、食品等方面。

  例如,服装的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服装标签上的等级标注至少要是合格品,但是在广西南宁那马镇农贸市场发现的衣服没有任何标签信息,没有生产厂家相关信息,同时对于使用物料也没有任何说明,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在江苏苏州金仓集贸市场发现的真空豆制品,无任何生产厂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签信息,也属于三无产品。

  调查还发现43个市场存在伪劣产品,涉嫌违规发生率为27.74%,主要存在于衣服方面;27个市场存在过期产品,涉嫌违规发生率为17.42%,主要存在于食品和化妆品两大类。例如,在安徽黄山汤口镇农贸市场发现的特产,生产日期在2017年2月,保质期九个月,有效期至2017年11月。2018年7月调查时,该商品依然在售卖,已经过期大半年了。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155个被体验的农村集贸市场中,共计80家农村集贸市场售卖儿童玩具,其中57家市场存在有安全隐患的儿童玩具,超七成市场存在有安全隐患的儿童玩具。同时,共计72家农村集贸市场售卖婴幼儿服装,其中29家存在有安全隐患的婴幼儿服装,占比超四成。

  从大区来说,东北大区各问题商品涉嫌违规发生率较高,华南大区和华东大区问题商品涉嫌违规发生率较低。

  农村消费者吐槽:52.44%的受访者曾购买过问题商品

  农村消费者对自己家门口的市场怎么看呢?

  在实地体验的总体感受调查中,消费者认为农村集贸市场最主要的优点前三分别是种类齐全、商品新鲜和价格实惠;认为农村集贸市场最主要的缺点前三分别是商品质量一般、缺乏有效管理和卫生环境差。可见,农村集贸市场商品供应品类基本满足农村居民需要,但农村消费者并不满意当前的购物体验,农村商品供应的质量明显需要提高。

  如果听农村消费者吐槽,就会发现他们对商品质量不满意已经很久了。调查显示,52.44%的受访者反映曾购买过问题商品,55.64%的消费者反映曾遇到过缺斤少两的情况,占比均超过半数。

  从消费者反映的农村集贸市场商品主要存在的问题来看,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产品、过期产品、价格不合理、“三无”产品等占比均超过三成,其中反映假冒伪劣产品占比相对较高,达到40.32%。

  聚焦到所调查的农村集贸市场商品最主要存在的问题来看,受访者认为“假冒伪劣产品”仍然是最主要的问题,占比达到23.35%。其次是虚假宣传产品,占比19.88%,价格不合理、“三无”产品、过期产品等问题占比分别为17.93%、16.79%和15.18%,差异相对较小。

  农村消费市场在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便利大众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却是一片被忽视的大市场,导致消费潜力没有激活,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皮小林认为,市场管理方和经营者是农村集贸市场消费维权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坚持以服务消费者为根本目的,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质量安全放到生产经营的优先位置,强化安全巡查、质量跟踪、价格公示和秩序管理,优化市场内不同种类商品的分区布点,杜绝假冒伪劣和三无产品,消除不安全隐患,同时借鉴一些地区开展的分区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农村自产自销食品,保障商品供给的质量和市场运行的安全。同时,要做好农村消费教育,提升品质消费意识。在我国消费市场中,农村集贸市场的脆弱程度和农村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社会各界要对建设农村集贸市场倾注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使其成为开展农村消费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汇聚更多资源以通俗易懂、方便易达的方式,让农村消费者在日常消费场景中接受良好消费教育,培育质量安全意识、商标品牌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和维权法律意识,为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夯实基础、积聚潜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颖)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