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 14:06:20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王克臣
刘振华的童年十分清贫,但他从小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且,由于母亲常常背诵古诗戏文、讲神话故事、编顺口溜,给了他幼小的心灵以启蒙和熏陶,使他从小便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担任顺义杨镇第一中学语文教师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小说、散文、诗歌、随笔、寓言、童话……十八般“文”艺,见着什么写什么。久久为功,厚积薄发,不断有作品在报刊发表。1997年5月出版诗歌集《东篱牧歌》,12月出版《蓬门杂记》;1998年8月出版《寓言·童话》;2000年出版散文诗歌合集《苦辣酸甜都是歌》。这使我想起了一种被称作“铁人赛”的体育运动。短短三年时间,连续出版4本专著,摞在一起,沉甸甸的。对于这样的民间写作者,我们不该称其为劳动模范吗?
他在调研中发现,学生课外阅读极少,语文知识相当贫乏。作为中学生,竟然不知道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是何许人也,甚至连“鲁郭茅巴老曹”所指何人也回答不上来。如果是这样,人类文明如何传承?面对一片文化荒漠,他越来越感到在中学里建立文学社,尤有必要。于是,1993年,刘振华在杨镇中学创建毛毛草文学社,同时创办《新新文学》周报。
毛毛草文学社的建立和《新新文学》周报的创办,像柳絮纷纷扬扬,播撒开去。许多所中学的师生都有建立文学社和创办校刊校报的要求。刘振华因势利导,他迈开双脚,走进潮白河东的19所中学,帮助这些学校建立文学社,创办校报校刊。
经过几年的努力,便有十余所中学相继成立起百草园、小水滴、野酸枣等文学社。《放飞》《新苑》文学季刊相继创刊,为爱好文学创作的学生搭建了平台,萌生了一茬又一茬文学新人,像崔婧、赵丽杰、张勤、马振华、刘宝强、戴宏朵、阮艳林……况且,从这一簇簇幼芽中,果真长成一棵棵佳花的苗,绽放一朵朵鲜艳的花。其中,新苑文学社果海霞的《在黑夜中沉淀》;毛毛草文学社岩焱的《散步的阳光》、李洪峰的《拨动心灵的琴弦》;放飞文学社刘红的《陌上花开》文学作品集,相继出版,则更令人欣慰。
天地转,光阴迫。走了太阳来了月亮又是晚上,十度春秋过去,弹指一挥间。在杨镇中学,继毛毛草文学社之后,又成立起荷风诗社和树人文学社,创办《荷风诗报》和《杨中人报》,文学社员之众,校报影响之大,非往日可比。
当然,不是说每一株小苗都能长成一棵树,成为栋梁之材;或者长成一棵花木,绽放绚烂夺目的花朵。更何况现今之环球,高山在风化,岩石在剥蚀,湖泊在干涸,江河在断流,沙漠在无情地吞噬着田亩,沙尘在疯狂地扑向城市与乡村。作为树,要扎根,要挺立,构筑起一道绿色长城,何等艰难;即使野草,要成活,要铺展,重现往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景象,也绝非易事!
浩然说:“顺义是养育文学艺术的土地”。浩然先生的话,为文化贫瘠的土地,播洒了一场希望的春雨。
不错,无边的森林,确须由松柏等高耸入云的乔木唱主角,但也少不了矮小荆棘与攀缘藤蔓;无垠的大地,不仅须有牡丹、芍药,也还要有蒲公英、牵牛花,甚或匍匐在地面上种类繁多的野花的装点,这个世界才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能长成树的就长成大树,开一树花,结一树果;倘不能,就长成小草,染一丝绿色,放一缕清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