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2 09:26:02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马德芳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商场的柜台上摆满了粽子。甜的、咸的、豆沙的、枣泥的、果料的,应有尽有。望着这清香诱人,令人目不暇接的粽子,童年过端午节的情景,又一幕幕浮现眼前。
每年过了阴历四月,母亲就开始准备包粽子了。买了金丝小枣,黏高粱、黏谷子都是母亲在自留地特意种的。就是为了逢年过节吃元宵、蒸年糕、包粽子用的。那时,顺义区东北部,到处都是成片的沼泽地和苇塘。为了省钱,母亲每年都带我和二弟跑十几里路,到龙王头孙各庄一带去打苇叶。离苇塘还很远,先被喧闹声深深吸引。蛙鸣声,各种水鸟的叫声响成一片,像一首混合声调的交响乐。苇塘很大,我和弟弟钻进青翠茂密的苇塘,就像小鸟钻进密林,又像鱼儿游进了大海。为了避免失散,总叫弟弟跟在我身边。由于苇塘浸泡在泥水里,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塘里还有水蛇和蚂蟥,要时刻防备它们的突然袭击。母亲是小脚儿,无法进苇塘,就坐在塘边等候,隔一会儿就呼唤几声:“孩子,在哪呢?”听到母亲的呼唤,我们马上回应:“我们在这里!没事儿,您放心吧!”直到打满一袋苇叶,我和弟弟从苇塘里钻出来,母亲才停止呼唤,放心地笑了。
每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就忙碌开了,首先把苇叶、马连叶用清水洗净,放在锅里蒸煮消毒。随后,把泡好的黏高粱、黏谷子、江米、金丝小枣,端出来放在桌子上。我和弟弟们给母亲打下手。争先恐后的把捋好的苇叶,一组组的摆在桌子上。母亲拿起苇叶,在手里轻轻一卷,苇叶就成了三角形的筒状,然后把米、芸豆和小枣均匀放在里面,灵巧地用马莲叶绕几绕,一个三角形或方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们哥四个捋叶,都供不上母亲一个人包。我们像四只雏燕,围坐在母亲身边,一边包粽子,一边听母亲讲屈原的故事。不知不觉中一大盆粽子就包好了。母亲把包好的粽子,放进大锅里,加满了水。把锅盖盖严,点燃树枝,熊熊的火苗,映红了母亲慈祥的面容。一会儿锅开了,屋内蒸气缭绕,整个小院都飘散着粽子的清香。三个小时以后,粽子终于熟了,母亲把冒着热气的粽子端上桌。打开碧绿的粽子叶,高粱米的深红,黏谷子的金黄,江米的雪白。我们早就守在灶旁等急了,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母亲脸上充满笑容,看着我们贪婪的吃相,疼爱得提醒我们:“孩子们,粽子不好消化,别吃多了!”看我们吃完了,母亲让我们端着盛满粽子的小盆,逐户给邻居们送去。让左邻右舍也和我们一起,分享节日快乐。邻居们吃后,都称赞母亲的手艺高,包的粽子香甜可口。
时光飞逝,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十多年了,自母亲去世后,就再也没吃过这么美味的粽子。每到端午节,想起母亲带我们去打苇叶,一起包粽子,一起吃粽子,热闹温馨的情景,我就会潸然泪下。世人都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我来说,又何尝不是为了纪念我亲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