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0 16:36:57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芬之
读了王谨同志的文章《书生不书生——我印象中的范敬宜》,忽然间方知范敬宜总编辑已走了十年。真乃光阴如梭,一转眼十年前在八宝山为范总送行的场景又清晰闪现在眼前。那天早上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小雪,数百人肃穆地排着长队,等待着与范总作最后一次面对面的告别。敬宜同志平静地仰卧在鲜花松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灵堂上摆满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以及家乡和亲朋好友敬送的花圈。我站在范总的遗体前默默地注视着他的遗容,眼里含着泪水缓缓地三鞠躬,心里暗自思忖,半年前我们还在他住处不远的清香林茶楼品茗畅谈,当时他谈笑风生,身体硬朗,说到开心处他还昂起头哈哈大笑,怎么说走就走了呢?真是天妒英才,阴阳两隔,令人痛惜啊!
我与范敬宜总编辑相识于他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任上。当时我在《新闻出版报》任副总编,常听人说起范总以往的遭遇及他的为人为文,令我肃然起敬,也就有了想见他一面,并与他相识的念想。正巧,党的十三大开会期间,他是代表又当记者,利用每天开会的午休和晚饭后的时间务必赶在每晚8点前,为《经济日报》头版写一篇十三大手记。每篇文字不长,但标题新颖,内容鲜活,引人阅读,与众不同,一时间在新闻界引起很大反响,传为美谈。十三大闭幕后,我打电话约范总聊聊写手记的事,顺便写一篇专访,他推辞了半天见我执意要访便也答应了下来。
雪停风起,寒气袭人。当我披着凛冽的寒风走进范敬宜同志的办公室时,握手,让座,寒暄,沏茶,一切都那么亲热自然,使我顿时感到,面前的这位副部级的新闻官和新闻界的著名人士,是那么平易近人,谦和纯朴,没有一点陌生感。
问起写十三大手记的缘由,范总莞尔一笑,说起了逼和挤。原来,十三大开会时,《经济日报》只有一个记者名额,而且只能参加两次大会。这样,《经济日报》就难以发表独家新闻。有些年轻人想到范敬宜同志是十三大代表,便建议在一版开一个十三大手记专栏,要求他既当代表又当记者,每天准时写一篇手记发回,否则专栏要开天窗。范总被年轻人的火热劲深深地触动了,于是八篇十三大手记应运而生。
在与范总的交谈中,他讲到了新闻宣传要善于抓热点,记者采访要着力抓活鱼,讲到了报刊宣传由三贴近到三加强,讲到了报人的创新意识以及报纸版面的更有生气更有深度更有特色。不知不觉在亲切而有新意的交谈中已聊了两个多小时,我起身告别,一再表示感谢。范敬宜同志微笑着反复说,都是同仁同业,不必客气,欢迎常来。回去后,我立即写了一篇数千字的专访,题为《实干善思求新——访〈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发表在1988年《新闻出版报》上。
1990年,江泽民同志和李瑞环同志就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围绕讲话如何认真学习和贯彻,我又约请范敬宜总编谈了他的理解与设想。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市场疲软,人的精神不能疲软;“正面宣传为主不单是数量概念,主要看报纸宣传的倾向和质量”;“不是生活久违了我们,而是我们久违了生活”;“力求经常有创新,不吃自己嚼过的馍”。于是,我又依据范敬宜同志这几个别开生面的新闻观点,写了篇题为《春风化雨报苑新》的专访,发表在1990年5月26日的《新闻出版报》上。
采写了范总的两篇专访后,我们仿佛有了相识相知的亲近感,加上《新闻出版报》在经济日报印刷厂印刷,我去《经济日报》社的机会多了,只要有空便去范敬宜总编那里看一看,说说话,喝杯茶。连《经济日报》总编室的同志都知道我与范总是好朋友,约见也不像过去那么正规,有时候我常常打个电话便可以直奔范总的办公室。说实在的,在与范敬宜同志的交往中,不仅从与他的言谈中增长了办报的学问,而且学到了许多待人接物的优秀品德,受教获益良多。记得1997年我在青岛出版社出版论文集《敬业走笔》时,我先请《人民日报》社邵华泽社长为书写了序言,忽然想到请范总题个书名,当我在电话中向范敬宜同志提出这个请求时,他立即答应。没过几天,他题写的清秀飘逸的书名,便通过邮局寄送到我的手中,对此我心怀感激。后来在中国新闻奖评奖颁奖现场,在首都新闻高级职称评委会和首都新闻界老总的新春联谊会等诸多场合,只要有机会我都主动与范敬宜同志握手问好,哪怕只见上一面说几句话,也觉得十分亲切难忘,俨然成了知心的朋友。
2006年7月,我在担任《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辑十年超期服役一年退休后,与范总也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交往。退休后,2007年我出版第十本书,取名《伏案拾萃》,特意请《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同志题写了书名。有时我打电话想请他出来坐坐吃顿便饭,他便约我去他为会员的清香林茶楼饮茶畅谈。有一次《国门时报》一位部主任请范总与我在国际饭店见面聊天,我俩通了电话便各自从家里欣然前往,饭前饭后谈了三个多小时,既谈办报时的甘苦,也谈为人为文的奇闻趣事,至今想来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退下来许多年,我家乡的报人和友人吴玉叶同志要在北京成立做人做官研究会,托我请范总题写个做人做官报头,我给范敬宜同志打电话,他非常支持,约我和吴玉叶同志一起去清香林茶楼品茗取字,我和玉叶同志想请他吃个便饭,他一再推辞,说离家近,坚决不让我们破费。从这些点点滴滴的交往中,我看到了范敬宜同志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无比忠诚无比热爱,对同志对友人的无比谦逊无比赤诚,令我至今每每想起仍深为感动。
人生在世,风风雨雨,人生之路,生死无常。我深为今生能与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范敬宜同志相识相知感到十分荣幸,也十分珍视我们的交往与友谊。范敬宜同志已离开我们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常在眼前闪现,有时还在梦中相遇,尤其是他历经挫折永不消沉、学富五车永不自满的高贵品格,更值得我活到老,学到老,永不停步。范敬宜同志永垂不朽,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作者为原《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辑,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